他们学学。”
中书省乃三省之首,为天下中枢,虽说仅仅只是个行走舍人,那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此言一出,杨玄便知道,杨佑这是有心栽培他,连忙叩谢恩典。
杨玄与弟弟杨伭有着一丝半点的巧合,性格、学识都让杨佑十分欣赏,杨佑也有心培养他。留杨玄吃了一顿饭后,杨佑又交代了他许多朝政诀窍,这才放他回家。
回到寝殿,敖宸少有几次没来sao扰他。
也是,白天都闹了一下午。
他将奏折批好后,瑞芳递过来一封信,“陛下,蛮子的信来了。”
杨遇春自从到了边关之后,每隔一旬便会给他寄一封信,信里多半是他自己对边关局势的看法和一些不能公开在朝堂上讨论的事情。
最近的战报少了很多,应该是边关局势有所缓解,杨遇春的信里也多了些别的东西。
有他练字读书的心得,有记载新奇玩意的游记,有下属的八卦,不管什么东西他都要记上一手。
杨佑望着瑞芳,“你什么时候也改改称呼,好歹他也是个将军了,还叫人蛮子。”
瑞芳噘着嘴,“当了将军也是蛮子,再说了,您不也叫他牛吗?”
说得有道理,杨佑无法反驳,只轻轻骂道,“你就欺负自己人好了。”
瑞芳但笑不语。
杨佑拆了信,杨遇春说他这次组织了一支队伍,要重新测绘西北边境舆图,这几天一直在边关跑,没机会读书。廖襄和杨言之前因为打仗吵过一架,廖襄要粮草马匹要得狠了,被杨言骂了一顿。两人近日似乎又和好了。
他写下了最大的担忧,如今打仗,朝廷的拨款远不足以支撑大军,于是各将领只好自筹军费,长此以往,恐怕又会催生又一种“节度使”出现。而且他们没有自己的马场,骑兵光是坐骑就比突厥人弱了不少。
杨佑拿到这个问题也是十分棘手,杨庭在位三十余年,穷奢极欲的同时又要满足北方两大防区的用兵,年年都是重税,就是杨佑登基想轻税,一看今年的情况,也不能马上就全部减下来。
如此多年,百姓早已不堪重负,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只等最后一根稻草便会彻底压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