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浩离开。前两个阶段中,理绘已经逐渐了解松浩在朝鲜的生活,电影在这里已经完成了对朝鲜人思想和人身上极度不自由的铺垫。假如说故事到这里为止,电影的立意就止步于对朝鲜政权的抨击,那么电影的主角也不应该是meimei理绘,而是哥哥松浩。因为这完全是在讲述哥哥不幸的人生。但梁导演既然将理绘定为一番,一定也跟我一样认为电影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理绘明白了自由的可贵,决定连带上哥哥那份遗憾,去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可是我在仔细阅读过剧本之后,觉得电影的结尾,似乎处理得过于简陋。
松浩离开后,理绘去买下了松浩想送给她、却因为囊中羞涩没买成的旅行箱,是因为松浩希望理绘能“拖着它去各种各样的国家去看”。旅行箱代表着松浩毕生无法实现的自由的愿望,是松浩身为人的自由意志的象征。
理绘买下了旅行箱,很好的体现了电影的立意,也是电影主题的升华点。但剧本中,这一情节仅仅只有两个镜头,上一个镜头是理绘拿着钱包冲出家门,下一个镜头便是理绘拖着行李箱行走在街头,然后影片就戛然而止了。这本应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却在观众的情绪还未达到最高点时就草草结束,让我觉得十分遗憾。所以梁导演可否适当拓展一下结尾这处情节,使得电影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祝您心情愉快!
2011年5月3日
金恩和】
将邮件发出之后,金恩和终于可以安心地去睡觉了。虽然现在梁英姬导演还没有回复她,但是金恩和知道,她会同意的。
一场戏接一场戏地跟合作的演员较量?为了凸显自己的演技破坏电影平衡?这样小家子气不顾大局的做法才不是她的风格呢~她能超越一般演员的地方,就在于她能站在导演和编剧的角度关注电影的全局立意。
主役的威严,可并不是体现在一两场的飙戏上的啊~
※※※※※※※※※※※※※※※※※※※※
啊哈哈哈,最难写的两部电影写过去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