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以不见当事者,不必害怕被当众削了面子,又可以婉转表达自己的心意,岂不两便?所以当家中的仆人再一次向我诉苦说景大夫如何难以伺候,请求我们赶快和好的时候,我便下定了决心。
第一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若为君故,沉吟至今。
而后让人采来梅花枝(没办法,这个季节只有这种花),把绢帛系上去,传给景煜。
结果:没回应。
传信的小厮言,景大夫看到绢帛以后,脸上一丝表情也没有,把信扔一边,就继续看竹简了。
我反思:难道是因为这诗太俗,不够原创?
第二次:鸡鸣喈喈,风雨如晦,不见君子,使我心痗。
而后我让人把竹简加工成柳叶模样(没办法,这个季节没有真正的柳叶),然后把诗细细地记上去,让人传给景煜。
结果:没回应。
传信的小厮言,景大夫只轻飘飘地瞥了一眼,说了句“没事别糟蹋简牍”后就继续提笔写字了。
我:“……”
看了看那竹简,因为字数所限,它的形体不能刻得太小,所以看上去不大像一枚柳叶,倒像是一把砸扁的梭子,欠点儿美观。
我暗想:难道是因为这诗人工斧凿痕迹太过明显,便如这柳叶竹简一样,所以有碍观瞻?
我冥思苦想,发了狠心,不能情胜,便以誓取,我咬了咬牙,提笔写下:
日西升,东出月,秋雷震,夏雨雪,天地合,山河灭,乃敢与君绝。
写罢,自己都起了层鸡皮疙瘩,想了想,叫人捣来梅花汁,再佐些红颜料,重新写到白帛上,以造成触目惊心的效果,让人传给景煜。
结果:依然没回应。
小厮曰:大夫看了一眼便去品茶了,还说水凉了,果然差了些味道。
我暗思:难道是因为作诗和读诗的两人之间间隔太长,缺了点现场氛围,所以不如当面听起来有味道?
我想了又想,做足心理建设,才在夜色的掩映下,老着脸皮,如临大敌一般,坐等来人。
平缓的脚步声传来,我的心怦怦急跳,拼命地睁大眼睛,握紧手指。
他的身影映进眼帘,我半仰着头看着他,近乎贪婪地看着,他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停住,与我无声对峙。
视线有点模糊,我嘴唇微颤,一张口声音便变了调:“你……”
他依旧不肯说话。
我闭上眼睛,缓声而念:“ ”
好久没有反应,我刚睁开眼,便见他直接压了过来。
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