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委实想不到怎么劝褚渊在有关于赵慕青这个敏感的问题上长点心,恨不得说“成亲,请你们干脆立刻,马上,火速成亲好吗,省得人提心吊胆”。
接下来半个月,相安无事。
薛兰秋被皇帝冷落,引起后宫小小的风波,众人对赵慕青的态度越发朝向两个极端,要不就是拍马屁上赶着巴结的,要不就是背后嚼舌根指责抹黑的。
赵慕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据她观察,褚渊和褚决明之间不如以往和睦。
以往他俩还当一对表面叔侄,笑着喝酒听曲,最近却在方方面面起了摩擦,譬如官员制度,譬如对待西羌政策。
赵慕青觉得随天气变化,褚渊的心情也在变化,不想再假惺惺唱戏,要和褚决明散伙的趋势更加明显了。
求仁得仁,求死得死,见者有份,她等着看他俩排队一个个来。
七月中旬,西南边的涿郡爆发水患,百姓怨声载道。
修堤坝这差事和太守脱不了干系,褚渊不顾他哭爹喊娘,指天立誓,当即将他革职查办。
这一罢免不要紧,引起连锁反应。
只因为这个涿郡太守当年是褚决明向皇帝举荐的,褚渊看似公正的决断,在民间引发热烈的八卦,整个朝廷也为之动荡。
赵慕青有点小欢喜,有点小忧愁。
欢喜的是褚渊为此颇为费神,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忧愁的是他为稳定民心,亲自前往涿郡赈灾,赈灾就赈灾,拖上她一起是什么毛病?
朦朦细雨在天地织起绵密的丝网。
赵慕青掀开马车帘子望向外面,冷风阵阵。
回头瞧,褚渊正闭目小憩。
雪里红梅般的唇,黑如鸦羽的睫毛。色若春花,让身为姑娘家的她都自惭形秽。
如今朝廷里支持大将军和支持皇帝的两派党羽互看不顺眼整日互怼,还有些选择明哲保身的小官员隔岸观火,乱得很。
褚渊在这当口不坐镇宫里,却舟车劳顿,跑到千里迢迢外的涿郡,赵慕青私以为他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怕赈灾是个幌子,要搞别的动作才是真,就是不晓得搞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