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婳是理科生,虽然其中有些内容是幻想部分,逻辑推理也不是那么的严谨,但没关系,这是语文考试,关键的是通过这些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理解作者所写的文章氛围。
这个阅读理解只有一道是选择题,剩下的都是主观题,需要写出文中人物的心路历程。
墨婳在刷过很多套试卷后,已经很能够明确的分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出题人的出题意图。
甚至连标准答案的格式都一清二楚。
她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没有任何歧义的句法,不使用任何双关语,来完成这题。
“先行者的心理变化,一开始是出于怀疑的,然后在和地球人接触以后,变成了震惊和羡慕,最后通过对人类生命的思考,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最后他改变了一开始的看法,并且抱着一种奉献的态度决定牺牲。”
两道实用类文本,还附带有图表,但这对于墨婳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在开场的二十分钟内,就已经做到了古文阅读。
墨婳要感谢自己的同桌编剧邵十一,这位古文修真小白爱好者每天早自习都有约墨婳一起背书并且专门捡难的背。所以尽管这篇古文墨婳从来没有见到过,但是对于其中的用词、通假字、典故都非常熟悉,一路做下来并无任何阻碍。
最后,她来到了写作题。
每个省的高考题目都不一样,湖东省的语文高考并没有微写作,直接就是一道作文答题。
题目很简单——关于我国法治建设和反腐倡廉。
墨婳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事情,但她的内心毫无波澜。
不管多么严密的法律,多么廉洁的政府,想要完全杜绝法律的漏洞和贪腐,是不可能的。
这种时候,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中学生,要做的并不是怨天尤人,愤恨社会的不公,而是应该牢记两句话“穷则独山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与其愤愤不平,怼天怼地,不如明白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从现在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不够,则管好自己;如果能力足够,则帮助他人;如果天命所至,则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出一份力。
只有当社会的发展到了更高级的阶段,只有人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