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容易改变的可怕的现实!是一个错综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因为根深蒂固。所以,要扭转也很困难。
不论是分辨丑恶的舆论导向,还是惩强打恶的意识与真正的诚意和行动,对于美好或者丑恶,都同样可以推波助澜。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
我不是专家学者,对其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我想,一部好的法律至少应该符合社会道德与良知,跟上发展的步调。
而现实中,有时法律在无形之中却纵容了罪犯。就如一个小偷,十年前罚他一千元,可能心有所惧,有所收敛。如今,通货膨胀如此,还是这个数目,相比之下,就显得代价太低,风险太小。他就会觉得无关痛痒,如同儿戏,罪恶的手就伸得更加肆无忌惮了。
另一方面,应该说,许多铤而走险的犯罪根源,是因为对法律不能使正义得到伸张而对其丧失了希望。只有机能健全,配有有良知的法律,才能保障当事人不可剥夺的权利。”
他点点头,“你说的不无道理!
有了良法固然好,但是,我觉得,饱含良知的执法者也尤其关键,受害者之所以时常含冤被欺,是与一些玩忽职守的执法者的cao守与素质低下分不开的。否则,再好的法律,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你相信么,同样的国家,同样的法律,不同心智与责任感的执法人,所起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
听后,她点点头。然后,捋了一下被风吹乱的秀发,深有感触苦涩地一笑,“曾经,对于罩着光环的法律和那些博学的执法者,我非常真挚地敬仰!但是,如今,每一触及,不禁黯然神伤!
我想,人间如此多的苦难,始作俑者,他们多少也脱不了干系!”
“应该是这样!事后,我曾经寻找过一些法律资料。
有一点我感触很深,就是国外的赔偿大致有惩罚性、补偿性和抚慰性三种,我们国家基本上是后者。所以,我觉得,不论从防微杜渐上来说,还是从惩罚犯罪方面来想,我们都应该增加更大的实施空间。
比如,提高最高限额,实行一定程度的惩罚性赔偿,适当地考虑无形胜有形的精神方面的赔付,这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他放眼望了一下远处,叹了一口气,“如果,只停留在对这些致命的伤口感叹几声,事不关己地慢慢遗忘。那么,问题只能永远是个问题,永远不能改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