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北方,国力大增,但以目前来看,若与同样国力强盛的南唐强行开战,势必两败俱伤,南蛮北夷如今亦虎视眈眈,一旦战起便宜得便是他们。其二赵氏虽有雄才伟略,然陛下亦丝毫不逊于他。其三,陛下治下南唐,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陛下更是深得民心,民心在,国之根本就在,陛下在,南唐便在。因而草民之间,陛下所担心的,应该不是近忧,而是远虑也。”
“那朕远虑何事?”
“陛下所虑,在于两位皇子吧?大皇子虽有才略,然不体恤民情,二皇子才情冠绝,好善乐施,却不喜天下事。陛下恐大好江山,无人继承,届时北宋兵起,江山覆灭。草民所言陛下可还满意。”
“那先生认为当是如何?”
“草民所见,《帝王册》虽现,但册中名录还不知晓,可暂且不顾,然就此培养帝王之才,方是大计。”
“先生愿否?”
“何?”
“任我皇子伴读,如何?先生高才,不授未来帝王之业,不是可惜。”此时李璟的声音突然高了许多,帝王之色倍显,气魄更是瘆人得慌。
“谢陛下厚爱,不知要草民与哪位皇子伴读。”显然此景正如林殊下怀,林殊不紧不慢地回了李璟的话。
“先生先回去,朕自有安排。”说罢示意林殊离去。
“诺。”随即出门离去。
林殊走后,大门再度严闭。此时大殿龙柱之后,出来一人,其身高九尺,气宇轩昂,身着虎头盔甲更是威武非常,此人便是南唐大将军周必武。
“周将军,你怎么看?”李璟看着已经严闭的大门,若有所思。
“回陛下,臣觉得此人对天下之局是有独到见解,所言句句如针见血,是个有能之士,若不能为我朝所用,那便留他不得了。”
“是也,将军与我所思尽在一处,你派人前去监视于他,稍有风吹草动,速报于我。”
“诺。”说罢,周必武便出了大殿。
次日,李璟召林殊觐见。此时大殿仅有李璟、李诞、李煜、林殊和周必武之子周战五人。
李煜见到林殊,心中很是惊讶,原本以为只能在风雅轩相聚,共论诗词,没想到却在朝中见到,或许是缘分吧,李煜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