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可惜,正当顾炎武欲赴南京就职,尚未到达时,南京即为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清军铁骑直指苏杭。
其时,江南各地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等人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可惜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义军刚攻进苏州城即遇伏而溃,松江、嘉定亦相继陷落。
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四万,吴其沆战死,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
九天后,常熟陷落,炎武嗣母王氏闻变,乃绝食殉国,临终嘱咐炎武,说:“虽说我是一个妇人,与国俱亡,那也是一种大义,你不是他国的臣子,不辜负世代国恩浩荡,不忘记先祖的遗训,那么我就可以长眠地下了。”
这年闰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经大学士路振飞推荐,隆武帝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一时难以赴任,便偕同前兵科给事中陈子龙等暗中策动清将吴胜兆举义反正,后因事情败露,子龙等被逮遇害,炎武多方营救未成,孤身离家出亡避祸……
虽因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权先后瓦解,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但是,此时年仅三十二岁的顾炎武并未因此而颓丧,他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
每年端午节,他总是在门前悬挂一块红色的蔓菁,在里面塞上一点蒜青,并在后面挂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国朝恶而避之”。
因此事,人们称他为“避青先生”。
去年(1650年),因乡党叶方恒等人的陷害,顾炎武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更名为商人蒋山佣,离开昆山出走避祸……
此后一年多来,尽管遁迹商贾,居无定所,但因极善治财,故而炎武的经济并不拮据。
每到一处,他往往置田五十亩以自给,或买一店铺经营,不久后弃去,由门人辈管理田产商铺,自己另寻他所,重起炉灶。
期间,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
其中,他与孤悬舟山的鲁王麾下明将张名振的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