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却是应道:“进了白山部,就是靺鞨人的地盘了吧?”
通译虽然懂汉话,但只能听和说而已,至于写就完全不会了。并且听和说都是以辽郡一带的口音为主,关中口音比较勉强,每次都要仔细分辨才能听懂;当然,相处的时间长了;对于队正的关中官话理解能力增强了不少。
在听了队正的话后,还是在脑袋里理解翻译了一下,才点头道:“正是!靺鞨人的东面和北面都是大海,南面接高句丽,西面则是室韦人。”
此时的靺鞨人分为七部,与高句丽相接的粟末靺鞨,再往北有伯咄部、继续往北的安车骨部、伯咄东边的拂涅部、从拂涅再往东的号室部、安车骨部西北的黑水部;最后一个就是粟末部东南方向的白山部。也就是众人所在的位置。
靺鞨人最后消失在中原的历史长河中,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处在靺鞨最北端的黑水部了;到唐玄宗时,中土大唐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下游两岸一带置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所属的十六小部落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任命各部落首领为州刺史。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地区同内地的联系。等到五代时期,强盛起来的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真,从此,女真这一名称代替了靺鞨。最后走上了历史舞台,一度马踏中原,唱了一出大清药丸。
眼下说什么女真、什么室韦人之类的都还太远,接下来打交道的对象是靺鞨人。
“靺鞨人对我中土大唐观感如何?可会敌视我等?”斥候队伍在高句丽境内损失比较大,除了严寒之外,有很大一部因为高句丽人对中原人相当敌视;毕竟隋二世三征高句丽,对高句丽的生产生活打击相当大。一些高句丽人仇视中原也是正常的。
那通译道:“粟末部每与高句丽战,屡败;前朝隋帝在位时,便已内附前朝;而今中原再度结束动荡,粟末部必会再次内附。白山部与粟末部相接,亦深受高句丽之害久矣。唐使只需与其言,唐欲用兵高句丽,白山部必喜。”
听了通译的话,队正点头;从暖和的皮手套中抽出手,在本本上记道:北地蛮夷苦高句丽久矣,日夜期盼王师东顾,民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