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珊和郑爽是在扬州读书时认识的。
郑爽第一次发现文珊的存在是在阅览室,那时的文珊文文弱弱的,瘦得厉害。郑爽一看到这女生,就知道正是自己寻找多年的人。
以后,郑爽经常出现在她面前,但文珊始终不用眼睛去看他,好像眼前空无一物。
如何引起这个女生的注意呢?
郑爽侍机在杂志陈列架上翻开了她的借书证,掌握了她的姓名和班级。
这天他拿定主意,早早来到阅览室看报纸,看的是《参考消息》和《新华日报》,上面尽是些国际国内时事,这些东西,他自然是没心思没兴趣的,每行字从眼中走过,但没从大脑中经过。一直等到阅览室关门,文珊也没出现。
第二天,郑爽一进阅览室就发现这个叫文珊的女生已经坐在老地方了。文珊读的是《当代》,郑爽很快便找到了《当代》的位置,用自己的借书证换下了架上的借书证,架上的借书证是一个叫文珊的文弱女孩的。
然后就有了情节,文珊取走了借书证,郑爽也离开了阅览室。
过了两天,文珊在教室里被同学叫了出去,说外面有个男生找。
出现在文珊面前的男生高高大大,瘦削的脸上掩不住运动男孩的英气。衬衣虽然有些破旧,但穿在身上非常合身,凸现出男孩身上饱满的肌rou。
情节继续发展。两人哈哈一笑,互换了借书证。虽然有些别扭,文珊还是陪着这个朴质的男生说了一会儿话。没想到两人都是从海盐考过来的。郑爽毕业于红旗中学,文珊毕业于白马镇中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要不是扬州,他们或许今生今世也遇不到一块儿。
郑爽的父母是红旗农场的职工,家境很是一般,拿死工资家庭过日子都是上计划的。现在郑爽读了大学,虽说师范专业国家有补贴,但一个月二十块钱的零用还是少不了的,这对于郑家仍然是个不大不小的负担。郑父下班后就拉个破板车窝到轮船码头,运气好一天能弄个五六块钱,别小看这五六块钱,可顶得上两三天的工资哩!
文珊的父亲是海盐白马镇的工商所所长,母亲是医院的妇产医师,镇上的小孩大多经她手来到这个世界,家庭状况无疑要比郑家强百倍。
家庭的差距并没有影响两个年轻人的交往。文家的阻力其实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