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此番到县城没有任何事情要办,就是散散心而已。昭阳虽小,对于白镇来的两个蹩脚教师来说,不啻是个大世界。
昭阳最热闹的地方当数八字桥。八字桥,其实不是桥,一个地段因桥出名而已。这座桥早已不复存在,只是悠远记忆中的一枚风物,它是横贯东西的一条街,两边可以看到许多古旧的店铺,笔墨纸砚、装裱刻字、古玩字画、花鸟虫鱼、花圈纸扎,随处可见。没有人吆喝,没有人还价,坐在店里的人非常奇怪,不像做生意的,倒像是等人的。登门的更是奇怪,一句话也没有,看、听、摸、捏,然后交钱,行色匆匆。玉堂说这些人都是雅,混得相当熟的朋友才会这样。宏照也感觉到这儿没有集市的喧哗,心自然就沉了下来,慢慢融入到了这nongnong的古色古香的氛围之中。
街道西出口处是重建不久的四牌楼,这是一座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相传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从最初出现的“状元宰相”和“极品封君”两块匾额来分析,四牌楼的建成时间应当在昭阳两个子弟升任首辅荫封少师之后。
四牌楼曾两次被毁。第一次被毁于清朝,清朝的大街上怎么容忍明朝官员荣登牌楼?第二次被毁是因为这里曾经是处决犯人的地方,好多革命党在这里遇害,四牌楼罪大恶极理应得到惩处,于是乎红色风暴捣毁了这个牌楼,主体部分全部拆除,只剩下几根石桩埋在地里。
玉堂向宏照介绍着四牌楼的历史。
宏照不解地问:“这个小亭子有什么罪?”
玉堂只能略作解释,同时把他引到牌楼边上。这里卖早饭,烧饼、油条、红豆粥、粗细面条,一应俱全。这是一条文化走廊,自古以来不容贩夫走卒涉入其间。
四牌楼北边有一座土丘,名为拱极台。远远望去,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树木葱茏,鸟语花香。这儿曾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古今文人墨,曾在拱极台上吟诗作赋,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在海光楼住过较长的时间,创作了《桃花扇》。
“一把什么扇子?”宏照懵懂地问。
玉堂大笑,一口气呛进了气管,不住咳嗽起来,好半天才说:“好兄弟,你真要好好读点书了。这不是扇子,这是一本书的名字。”
宏照也笑了,笑得有些羞赧。
两人踩着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