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良脸色一颤,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荷包,连声答应:“不会抛下你,我再也不敢了。”
王雪雁抓过荷包,掂量了一下,摸出纸的触感,心知是银票,这才收了声,抹着泪,在他的搀扶下起身上马车。
倒叫一群出来主持正义的读书人有些莫名其妙。
“张兄,这是怎么了?”
“小弟也没看懂。”
“你也没看懂?唉,搞不明白,算了,先回去喝茶。”
书生们摸不着头脑,相邀一起转身回茶楼。
正在这时,一辆陈旧的马车悄然停在茶楼门口,下来一位大腹便便、平易近人的中年富商,看见面前场景,不明所以,招来小二问了一句。
“怎么都围在这里?”
小二迎上来,解释了刚才发生的事情,殷勤道:“东家,快上楼歇歇。”
东家?一群书生惊讶地睁大了眼,看向那中年富商。
无疑,这位富商和众人想象的解元楼东家形象大相径庭,所以才会让大家如此吃惊。
不过仔细看看,看久了,又觉得也挺不错。
他虽然手上带着玉扳指,身上的衣衫也是用上好锦缎做的,看起来十分富贵,像个暴发户,却又有一股常年读书才能养出来的气度,并不粗俗,像个儒雅的文士,或者说,像个儒商。
能够开得起解元楼,还将解元楼维持住了五十年不倒,也只有家里有钱,又尊重读书人的儒商才能做到了。
围在门口的考子们顿时两眼发光,围了上去,想要在这位解元楼东家面前露一面,也好博一个名声。
解元楼的东家十分神秘,三年出现一次,每次不以真面目示人,但是会举办一个文会,邀请愿意前来的读书人参加。
得中头名着,留下诗词,可在解元楼挂一个月,一夜之间名声便会传遍金陵城。
而名声对考生来说,是个相对重要的存在,相当于高考加分。
主考官对名气出众的考生,会酌情多给一些分,免得考生的崇拜者们不服气,惹出麻烦。
这一套,正是解元楼近些年来,针对乡试搞出来的花招。
可惜温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