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四人一起聊了下这一届乡试的情况,最终只有温钧和丛安打算参加乡试,赵博和卫二郎都自觉功夫不到家,打算缓三年再去。
温钧点了点头,也表示理解,但是很快,他眉心微拧,想起了三年后那一场震惊天下的江南科举舞弊案。
没有记错的话,正好是赵博和卫二郎打算去的那一届。
“不,你们不能等三年后。”温钧开口,将话题又扯回来,冷静道,“你们和我们一起去,就算成绩不理想,也是一种历练,总比空等着浪费时间好。”
这一届他们不参加的话,下一届也不能参加,因为温钧会想尽办法阻挠他们去下一届乡试。如此等于浪费了六年时间,还不如这一届跟去试试。
赵博和卫二郎都属于考场上超常发挥的性格,若是好运些,说不定就能通过。
当然,这个可能性太低,因为两人一个天赋所限,一个读书态度轻慢,这一年来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
温钧轻松就拿下的两门新课,对他们来说,却十分艰难。
不过,就算没有通过,也不算可惜。至少这一届去了,知道自己水平不够,下一届,他们不会那么急切,到时候,温钧劝他们再磨练三年的时候也容易些,正好避开那一场科举舞弊案。
要知道,在原著里,那一年录取的三百名举人,不管有没有真材实料,入狱后可都吃了不少的苦头。
还有一些真正有才华之人,因为在牢狱里受苦,熬坏了身体,再也没有能力参加科举。
现在提出建议,也为了两人好。
温钧认真地看着两人:“怎么样,要不要一起?”
赵博和卫二郎听了,满脸疑惑地思考半天,点了点头:“也行。”
感谢温钧这几年积累的领袖魅力,在这件事上帮了大忙。
赵博和卫二郎虽然自觉学业不足,去了八成也是白费,经过温钧的劝说话,却也答应了一起同去。
温钧暗暗松了口气,站起来,拍拍两人的肩膀。
他知道,这是两人信任他的原因,才会在完全不了解前提情况下,因为他的一句话,就随他一起远赴金陵赴考。
人生能有一好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