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宰相文彦博,张方平,冯京,孙固,吕惠卿,王安礼等也有优礼。
蔡确出任山陵使后,朝廷最高长官便由右相吕公著暂且出任。高太后又下旨,让枢密院便门,与中书省通,让三省与枢密同赴都堂议事。
原来三省与枢密院各有分守,防得是同恶相济。
高太后下诏,同恶相济是无稽之谈。
从先帝的三省都堂共议,再到枢密院共议,一下子参与决策的宰执变多了。议事的人越多,效率也就越低,但也可防止有的宰执大权独揽。
现在朝廷大小事皆由吕公著与众相定夺。
同时高太后又下诏三事。
一取消城内的诇逻之卒,就是皇城司的密探。
二是免除营造开封城的劳役。
三是停止部分奢侈宫廷奢侈品的制作。
同时并赦免部分百姓积欠税赋这些都是高太后的便民之举,为恢复到嘉祐风气的努力。
而这时司马光再次提出广开言路,罢免役法,保甲法,同时批评蔡确,章惇那等‘始于求谏,终于拒谏’的政策。
司马光上疏后,顿时引起吕公著不满。
都堂里,吕公著见到司马光后,不由长叹。
吕公著还未说话,司马光已是起了话头:“我听说当年太宗游金明池时,召田妇数十人于殿上,赐席使坐,问民生疾苦。太宗起于寒微,犹富贵而忘之,每临朝,无一不问农桑。盖以一衣一饭,莫不出于艰辛。”
他陡然话锋一转:“先帝遗命,让章越继续灭党项,收幽燕,续新法,此三不妥,大不妥。”
“灭党项,收幽燕者,劳民伤财,徒然消耗国力;新法者病国伤民者,若不废止则天下不容,百姓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