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并无所谓,可若要与林邑开战,则必须有朝堂之授意、皇帝之敕命。
否则一旦影响林邑稻米输入洛阳、长安,任谁也承担不了那等责任……
……
朝堂之上,对此自是吵成一片,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两派对立、莫衷一是。
李承乾连续几日对此召开政事堂、军机处会议,却迟迟未能定下方针政策。
房俊回京之日,瑞雪初降,关中大地银装素裹,入目苍茫。
刚刚进入春明门,便被等候在此的内侍携陛下口谕召入宫中……
政事堂内已经燃起地龙,温暖如春,墙角处两尊青铜兽炉燃着檀香烟丝袅袅。
李承乾居中而坐,左侧刘洎、右侧空了一个位置,之后是李勣,其余李孝恭、马周、唐俭、刘祥道、崔敦礼等人分列。
房俊风尘仆仆抵达政事堂之时,便见到这样一幕大佬济济一堂之盛况,一个“邪恶”的念头忽然冒出来,若是这个时候有一队兵卒手持火器站在门口齐射,整个大唐的中枢核心便将全部摧毁、阵亡……
赶紧收敛这个大逆不道的念头,快步上前与李承乾见礼。
李承乾温声道:“太尉不必多礼,之所以如此急切将太尉召入政事堂,是因为林邑国之事亟待解决,待到议事之后在回家好生休息吧。”
“喏。”
房俊并未多言,至李承乾右手边的位置入座,冲着旁边的李勣颔首致意。
这个位置显然是临时空出来的,而让位的必然是李勣……
李承乾开门见山,对房俊询问道:“水师之事,太尉素来了如指掌,对于海外各国之局势更是成竹在胸。林邑国欲效仿其余番邦施行‘民选’并入大唐,结果林邑国主诸葛地召集军队囤积于国都周边,试图阻止‘民选’、破坏封邦建国之大计。苏定方亲自赶赴岘港坐镇,上书欲对林邑开战,太尉以为如何?”
时至今日,连他这个皇帝也不得不承认房俊在水师之影响力,以及对于海外番邦之掌控。
大唐幅员辽阔,陆地之上他这个皇帝金口御言、君临天下,但是海疆之上,他的话不如房俊好使……
所以战或不战,决定权在于房俊。
未等房俊回话,刘洎提醒道:“水师战力强悍、百战百胜,吾等并不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