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业,回国发展。
让杨劲不能释怀的是,许言午生前写了遗嘱,里面提到了许父、许母,提到最多的当然是杨劲。财产分配一板一眼,清晰明朗,只言片语里对提及的人饱含情感,唯独没有提到杨国强——她的法定丈夫,代称也没有,一个字都没有。
杨劲父母所处的圈子没有秘密,杨国强也无从抵赖,许言午那次公务出行,正是他亲手签批的。他当时分管工业,许言午参加的公派考察团,正是赴欧洲调研兼洽谈业务。出访时间调整过一次,也是为了配合他的日程。
许言午去世后,杨劲逐渐与杨国强疏远,关于母亲的死因,他明火执仗地调查了好几年,父母身边的同事、朋友,许言午的遗物,母亲与他通过的电话,聊天的内容……近几年的、早几年的,都被他翻腾出来,反复咂摸、推理。
他疯魔一般,一定要找到母亲的真正死因。
人的心一旦有了倾向,就很难客观公正地摆事实讲道理。他与父亲的关系剑拔弩张,见面成了侦察与反侦察,见了倒不如不见。
母亲去世,父子形同陌路,杨劲的姥姥姥爷痛失爱女,不久也相继撒手人寰。于杨劲而言,世上的亲人只剩下零星一个。
杨锐正是其中之一。
杨锐比杨劲大很多,因为母亲的缘故,受到父亲的恩惠不多,早早结婚,早早生下了小灰灰,在她眼里,杨劲既是弟弟,又像个孩子。
车子进入市区,驶上杨劲不熟悉的路。
“去哪啊?”杨劲酒劲泛滥,懒懒地放弃了对抗。
胡同里的单车道,行人不守规矩,他们的车半米半米往前蹭。
正前方有辆电动车,小灰灰刚起步又点了刹车。“带你运动运动,把酒精消耗掉,也把你的怨气消耗掉——你行不行?我们一般不跟酗酒的人一起玩。”
杨劲没说话就是无所谓。他摇下车窗,对这陌生的胡同有点好奇。
路两旁是遮天蔽日的大树,在这个城市很少见。两侧都是居民区,一水的老楼,近几年加了保温层,泛着粗糙的灰白色。
行人穿插行走,几乎贴着他们的车。
有退休阿姨摇着蒲扇,跟在孙子后面,不停地为孩子扇扇子。那小孩骑着滑板车,脸和手臂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