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其义自见,不像现代一样,老师会将其中的知识掰开揉碎了喂在嘴边。荀澜却觉得那也太低效了,现在几人都没上战场,难道要在战场上顿悟不成?
他前些日子已经熟读了孙子兵法的译文,还消化理解了点评。
于是等聪慧的法正背熟后,就给在场的几人解释:“大凡用兵作战,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每天都要耗费数额巨大的金钱。保养战车、甲胄、维修器械,运输好粮草,做好了这些准备后,大军才能出动。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荀澜见他们频频点头,循循善诱道:“以后我们在作战前,也要做好详细的筹划,不能打到一半,发现没有钱了,或者攻下城池后才发现不划算,那前期的成本就要打水漂了。不但耗资巨大,还让将士们平白丢了性命。”
典韦听得很认真,他的知识基础最薄弱,所以荀澜每次都鼓励他多问,不要把疑问藏在心里。
所以荀澜说完,典韦就请教道:“主公,孙子的意思是作战要力争速胜,比如像上次许褚一样迅捷出击?”
“是,若是实力相当,旷日持久则军队必然疲惫,锐气受挫,这时候就要想法子了。”荀澜毕竟是看过演义、汉武大帝等诸多历史剧的人,即使没有统率军队过,知识储备也特别丰富,鼓励他们多思考:“你们举举例子看,有什么法子?”
法正积极地举起了小手,唇角带笑,露出米粒大小的洁白牙齿:“我知道,用水淹!父亲给我讲过水淹大梁的故事。”
典韦道:“但水流难以控制,水攻的机会不多,若是在大风干燥的天气,带上炸/药火攻可以事半功倍。”
而寒玦已熟读孙子兵法,兵法里就有火攻篇,讲起了火攻的五种方式,显然对其研究地非常透彻。
说到焚烧敌军辎重物资和焚烧敌军的粮草时,典韦一脸心痛。
听寒玦侃侃而谈,荀澜不得不说寒玦重点抓得相当好。
三国时候火攻在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火烧乌巢、火烧赤壁到陆逊火烧联营,无一不对三国的势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聊着天,时间自然也过得快了。忽然,法正惊喜地提醒荀澜:“爸爸,浑水变成金黄色了!”
荀澜纠正说:“什么浑水,那是甘蔗汁。”
差不多该到出锅的时候了。出锅后还是要不断地用锅铲搅拌,使其遗留的水分蒸发。力气大如典韦,都有点吃不消了,开始甩酸酸的胳膊,倒是寒玦,仍旧是一脸的若无其事。
草原上长大的人实力都这么强悍的么?荀澜不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