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经被铲除,严凌终于是放下了心来,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大事了。
或许,也该找一个漂亮妹妹,延续下香火了?
隔壁周家那个小姑娘,长得可是标志,前凸后翘的……不不不,现在的身份有点不搭……至少得是一方重臣的亲属……
我要不等等朱元璋的女儿……
呸!朱元璋长女,未来的临安公主生于至正二十年,这差着好几轮呢!严凌赶紧晃了晃脑袋。
就在某人开始发春的时候,朱元璋也很快在短暂的温存之后,从温柔乡里挣脱了出来。
他第一个召见的,便是刘基。
因为正是这个人,在当初张士诚围攻安丰时,执意反对他出兵相救。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的时候,张士诚突然派自己的手下吕珍攻击在安丰的刘福通与韩林儿,朱元璋得到了刘福通的求救,并且决定出兵,这个时候,正是刘基坚决反对。
“一者,国公若是救出丞相(刘福通)和明王(韩林儿),国公该如何自处?二者,若是陈友谅趁机犯我边境,岂不是危险?”
朱元璋没有听他的意见,然而事实证明,刘基的话极其正确。他在安丰救出了韩林儿,一时之间却是无所适从,曹操当年挟持个正牌皇帝,诸侯也没一个鸟他的,现在不过是一地盘基本丧尽的韩宋皇帝,除了给脑袋上顶一个家伙之外,没有半点好处。
第二点就更不必说,朱元璋带兵一走,陈友谅就来了,要不是他的好大侄足够坚挺,朱元璋此时家可能都丢了。
于是朱元璋召见了刘基,感激道:
“吾不听先生之言,险酿成大祸啊!”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是和陈友谅这样强大的敌手为敌,过程不仅惊险,也极大地违背了朱元璋当初定下的稳扎稳打的策略。
而此时,朱元璋的另一个谋臣朱升,也来到了他的面前。
朱升是朱元璋于至正十八年,亲赴其草庐邀请而来的,事实上,这个人并没有浪费他的一番苦心,正是他,为朱元璋定下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让朱元璋在自己的地盘上经营许久,成功进入了决赛圈。
而现在,他是来请朱元璋称王的。
面对朱升的话,朱元璋有些疑惑:“先生,你不是说要低调发展吗?”
“不,国公,如今时候到矣。纵观天下,已无敌手,此正是建国立邦之时,以安群臣之心,获大义之名分,逐鹿于天下。”
蛇在攻击前,会把脖子后缩。
后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而现在,蓄力已成。
至正二十四年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