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造不完的订单,前途当然很光明。
只是他的前途不光明了。
两人站在码头上好一会儿沉默,徐斯年能明显感觉到老李不喜欢他,或者说不看好他。
问题出在了哪里了?
他虽然是最早一批下来接手兼并企业的干部,但资历是很足的。
虽然缺少基层工作经验,但他在营城船舶这两年可没少吃苦受罪。
他当然知道集团人事机构发生了大的变化和调整,李学武冲天而起,带动了一批年轻干部上位。
这是老李的谋划,借年轻人和兼并企业过来的干部调和红星厂原本的老底子。
他听消息预判,不是今年年底,就是明年年初,董文学一定是要回京的。
已经到了副主任的岗位上,钢城他经营了四年,李怀德不可能继续让他留在辽东。
尾大不掉的道理谁都懂。
董文学回京,李学武必定是要以秘书长的身份前往辽东主持集团工业领导小组工作的。
这也是他试探老李会不会工业领导小组成为常设机构的原因。
李学武同董文学的做事风格迥异,可谓是运筹帷幄,雷厉风行,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一旦李学武就任钢城,连带着集团的人事架构又要发生调整,他该何去何从。
到明年初,他在营城也已经经营三年了,是放下大好局面回京进入集团机关工作,还是继续留在营城,成了他现在的心病。
两种选择有利有弊,回集团机关工作,他必然有机会更进步,在集团实现副局的待遇。
如果留在营城,虽然为了也会随着营城船舶的进步到副局,但意义相差太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