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他就跟陆海波聊过这个电影剧本的主题。
“到底该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
陆海波跟他引经据典,最终站在了人性本恶那一面。
他觉得这个故事很好,但不够恶。
接着,许鑫又拿着这个故事,跟余华见了一面。
而别看余华写了一辈子的悲剧,可就像是老头对他的评价那样,或者说像是老头对《活着》那部电影的自我评价一样。
“那个年代没有浪漫的浪子回头金不换,有的多是生存、离别与荒芜,人们活得……倒是像野草一样的弦,在夹缝里长出来,勒紧,被大风反复演奏,又再折断。”
他给《活着》这部作品,最终的定义就是一种“活着”的生命力。
所以,当故事给到余华时,余华看完后,评价是:
“我觉得这故事不咋地,太苦,要是继续恶下去,那你拍出来肯定赔钱。”
这老大哥说话一直是这个调调。
但道理,许鑫懂了。
于是,这么多年,随着剧本的筹备,也随着许鑫看的书越多,当他对这个世界愈发了解后,最终把故事定性为现在这个模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与恶。
所以,把它们都表现出来就好了。
村长、招娣、李水泉、甚至是昌万年……
把这些人的善与恶都表达出来。
至于最后的那个开放式的结局,就是许鑫自己也拿不准的那个答案。
人性本善
人性本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今天,剧组迎来了“三人组”中,第一位杀青的角色。
村长的戏,要在今天结束。
此刻,镜头下。
穿戴整齐的男人停下了笔。
特写镜头内,他伏案于桌前,沙沙沙的不知道在写着什么。
这一段后期是要他来配音的,文字内容许鑫已经整理好了,所以不需要他去表演台词什么的。
而写完之后,他把稿纸折叠到了一起。
又拿起了旁边的一个米口袋。
口袋不大,他还试着往脑袋上戴了一下,确定没问题后,拿起了旁边的马克笔。
接着,剧组一阵忙碌,特写镜头之下,他写下了几个字:
“别揭开,别吓到娃。”
写完后,他起身来到了镜子前。
镜子内,肺癌晚期,放弃治疗的病人脸上一片灰白之色。
那是死亡脚步如约而至的讯号。
他忽然露出了一个笑容。
那笑容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