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黄雀。皇帝以为局势全在掌握之中,想要引出所有心怀不轨之人,一网打尽, 做那打掉黄雀的猎人。大臣们以为自己各有支持, 自己支持的那位肯定天命所归。即便不是, 区区臣子, 中立官员也不当有性命之忧。
谁都算错了, 包括贾政。若非大意轻敌, 未做万全准备, 贾敷不会当场命陨。
皇子皇孙们自杀的自杀、被杀的被杀,如今只剩小猫两三只。皇帝死了妻儿子孙, 朝堂精英空了三成, 名声尽毁, 遗臭万年。叛乱夜命陨、重伤的大臣不知几凡, 当月京城,白番遍地, 家家都有丧事,比二十年前太子起兵日损伤更重。
为什么朝臣们总是把太子称为国本, 这就是反面教材。诸子夺嫡,上层权力斗争的影响如投入湖中的巨石,波纹慢慢散开, 遍布国家各个角落、震荡各个方面。
死的人真的太多了,皇帝也不能违逆天下人的意愿,参与谋反的没有大肆株连,只诛首恶便是。说句实在话,敢参与谋反的,谁不是确定赤条条无牵挂,或者不在乎亲人被连累。
局势安定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论功行赏,抚慰大臣。在此次叛乱中,表现最亮眼的是贾家兄弟,况且贾敷还为救驾而亡。贾敷追封宁国公,其子贾琅平级袭爵,仍为宁国公。贾赦护驾有功,升为公爵,过了几十年,等到第三代,开国宁荣二公的赫赫威势又重现了。贾政封侯爵,贾敬封伯爵,御赐府邸,另行开府。
还有禁卫军王大统领,他的存在或许不如贾家兄弟耀眼,可至始至终忠于皇帝,此次也累功封了侯爵。这个侯爵来之不易,颇受同僚排挤。若不是他配合皇帝唱双簧,让八皇子有机会在寿宴下毒,那么多朝臣不会丢了性命。说句难听的,京城小半人家与王大统领有仇。
第二件事就是议定储君。皇帝自作自受,身体激剧衰弱,已有中风症状。不顾皇帝还躺在病床上,朝臣拼命上书,要求定下太子。大家实在是吓怕了,即便只有三个人,他们也怕皇家再出什么幺蛾子。
皇帝也在考虑这件事情,八皇子略过不说,皇帝已经下令将他圈禁,若非死的人太多了,他这种仇人遍地的,活不到现在。
剩下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不过十六皇子和二十三皇子,一个十五岁,一个六岁,这还有啥说的。
明发圣旨定下了十六皇子做太子,一切仪典要等皇帝身体稍微好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