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玩笑,再烈的酒,老臣也不止三杯的量。”蓝国公笑道。她的女儿,贵为一国皇后,不仅得皇帝敬重喜欢,更是贤名远扬。她是蓝家的骄傲,也是国朝的骄傲。“娘娘刚在说什么,怎么殿中一片欢声笑语。”
“娘娘说要给侄儿们上课呢?你也听听。”蓝国公夫人也笑。
“老臣洗耳恭听。”蓝过国公果然笑了。
“说得不好,请父亲指正。”蓝生也毫不怯场。
第45章 无子皇后7(倒v)
“贤侄儿感慨, 如今出仕路途之多,我以为然。譬如侄儿们,可荫蔽入仕、可从太学入仕、可从科考入仕,若偏远之地有人擅长技艺,以农工身份为吏,也可抬高门楣。入仕之途如此多, 是陛下仁政, 也是世事变迁的结果。所谓英雄造时势, 时势造英雄, 不外如是。”
“远溯先秦, 那时出仕的是公候子弟, 只因文字不普及, 能为官做宰者,只有公候世卿之家。及至两汉, 国家康泰, 以德治国, 读书人大量涌现, 才有举孝廉。茂才、秀才频出,野无遗贤, 才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到后汉倾颓,举秀才, 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是吏治败坏, 又何尝不是国家读书人多了,清醒的人多了,看得远了。”
“等到了魏武,乱世打破一切,征战多年,跟随起兵的亲贵把持朝政,朝中多用武将治国,难以维继。为此,陈群等贤臣创九品中正制,选拔贤才,抑制亲贵,门阀渐渐成型。如此,一直到了前朝,朝中职位由世家把持,一味亲清远浊,不思躬身办实事,只知清谈,误国误民。遂有我大兴顺应天命,取而代之。”
“纵观历史长河,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既是英明君主的仁德之政,也是滚滚历史长河必然选择。”
蓝生坐在上首侃侃而谈,以蓝国公为首的蓝家众人坐在两侧,静默无声。
蓝国公看一眼几个瞧他脸色的小辈,严肃道:“娘娘此言,你们有什么看法。”
“以往也通读史书,从未从这个角度,如此连贯的想过。娘娘今日教导,高瞻远瞩、振聋发聩,侄儿们铭记于心。”一看就是滑头,只说好的,不说坏的,甚至连自己的看法都没有。
“那今日呢,选拔人才之法到了今日,该如何走?”蓝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