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不得空,便安排人手陪他出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父亲很推崇这句话,一度遗憾没有长时间的假期,带着他去到更远的地方,有更多的见识。
想起这些,他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些民间习俗,只盼着朕有一日能够亲眼看看。”皇帝听得兴致勃勃,眼中阴鸷一扫而空,唯有愉悦。
刘允在一旁瞧着,心里特别舒坦。
这时候,有小太监在门外通禀:“皇上,杨阁老来了。”
皇帝却没当即示下,手里的棋子落下去,“朕是实心实意找人下棋,不是找谁陪着消磨时间,输赢都听从棋局。刻意输给朕的话,你往后就别想清闲了。”
程询笑着称是。
皇帝转头吩咐刘允:“记着,明日派人把吏部那些公文卷宗送到程府。”随即凝了程询一眼,“既是奇才,过目不忘的本事是少不得的,朕要你看的,不单要你记住,还要摸出门道。”
程询留意到皇帝说的是送到程府——这分明是早已命人准备好了。他立刻起身谢恩。皇帝的话是很委婉,没点破,但只要有点儿脑子的就能明白。
皇帝一笑,示意程询落座,“抓紧些,十天八天能了然于胸的话,再好不过。”
“微臣定会竭力而为。”程询恭声回话之后方落座。
皇帝这才吩咐等着示下的小太监,“请杨先生进来。”这个阶段,对他至关重要,要改变内阁——也就是朝堂的格局,更要提携新一代才俊。
说到底,处置景家,终究算是处置皇亲国戚,是国事,也算家事,而整治首辅,便绝对是关乎朝堂的举措。
再就是次辅,瞧着那意思,应该也会不出他所料的辞官致仕。
这样一来,有些天生不安分的人便会暗中散播一些说法,隐晦地指责他玩儿上任三把火那一套却玩儿不好,煽动学子、官员对他不满的情绪。
他的应对之策,只能是提携与杨、程二人相关的人,如此,足以堵住悠悠之口。
只是,到眼下,杨阁老那些资质平庸的儿子门生,他真是受不了,要是抬举他们,自己得窝火很多年。
比起杨阁老,程阁老的情形要好很多。最要紧的是,程家有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