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会吃穷人的!
好吧,何小丽不这样想,家里孩子虽然多,但她还是不会抠这几个孩子嘴里那点。
*******
过年元宵节,就要正式忙于农事了。
正月底开始培苗,到了二月开始给试验田插秧,付欧和王有志两个用小本本纪录下来谷子的生长周期,直到五月份,谷子满穗的时候,大家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才渐渐放了下来。
但还有一个疑问,如果稻穗只是空有其表怎么办。
这点在不久以后得到了验证,稻穗并不是空的,不仅不是空的,饱满率比传统的稻子要高很多。
由于这片实验田,比队里的谷子要提前一个礼拜收割,收割现场,何小丽还请来了老农当场做见证,打完的谷子也称好以后,先前那些存有质疑的村民也都不说话了。
严格丈量了这片田的大小是一亩六分地,得出来的谷子是一千零三十七斤,换算下来,也就是亩产在三百二十公斤左右。
这个亩产量,是传统种子的三倍多。
这真是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为了谨慎起见,又把谷子打成大米,称过以后得出含米量大概有80%!
也就是与传统的种植技术相比,新式稻种,确实占绝对优势。
这里的老农都种了一辈子的地,从没见过这么高亩产量的种子,纷纷表示不信,但不信不行啊,这块地从收割到打米,一步步都是在旁人的监督之下做的,现在不服都不行,原来那些反对新式稻种的人都敛声不语。
要说落井下石的也不是没有,就有人趁机说了。
“我早说这种新式稻种可行了,报纸上都登了还能有错?还不是何直胆子太小,不敢干,要我说早点开始种,咱们今年不是能多分上许多粮食了。”这是孙有才留下来的余孽。
孙家在村里横行霸道八年,也不是没有拉拢人的,本来这是何直的功劳,现在非要说成何直胆子小不敢干,这不是无中生有吗?
偏生人就是这样的劣根性,分明当初没一个人敢说看好新式稻种的,这会儿人人都当自己是有先见之明的人了,谴责何直的声音此起彼伏。
“要不我怎么说,何直这个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