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着,所以也参与进来。
反正学校也提前停了课,老师纷纷回到各个村里,帮着砍甘蔗,装车,运输,一板车一板车的甘蔗从地里源源不断的运出去,熟练的村民,把甘蔗略加清洗,斩断,压出汁水出来,剩下的工序,就是炼糖师傅们去做了。
因为需要数日不间断的炼糖,中间的过程是不能断的,村里的六个师傅只能轮班的休,一班带着几个小学徒才后面帮忙,等到十日过后,也就是腊月十四那天,大河村一千多斤的红糖,差不多都炼好了。
会计王有志也是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将这一坛坛的红糖过称,记录好,算好要交上去的数,其他的才是按比例分了。
最后算出来,能分的大概是八百来斤,刚好队里有七百多口人,先把按平均数分出来的那些撇出去。
其次就是按共分等量分。
因为每个人做的事情不一样,计算的工分也不一样,要是一个不平均,短了谁,到时候人家意见大了,你也不好过。
所以这里面比熬糖的师傅更忙的,恐怕就是王有志,整天忙着算数,还要跟队里的人一家家的对工分,忙不过来,索性叫上何小丽帮忙。
他去喊何小丽的时候,刚好何小丽弯着腰,在地里苦逼兮兮的砍甘蔗了。
“给你算数,对工分?”何小丽擦了一把汗,这可是腊月时节,脸上都冒汗,简直了,双抢都没这辛苦,看着干劲十足的村民,她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还有计数,我一个人干不来,看了一下也没有别人能帮上我,每个坛子长得都一样,我刚称好,就被人弄混了。”王有志有些头疼,确实他一个人忙不来,如果付欧在他更愿意叫上付欧,毕竟付欧是个男人,还能帮忙抬东西,何小丽就纯粹只能算数了。
王有志就是想找一个人,可以计数,脑子又灵活,还不爱占便宜的,这个人何小丽正好合适。
“给我算工分吗?”何小丽问。
“呃——”王有志早就料到了何小丽没有什么觉悟,决定会自己要工分的:“工分就不算了,给你一斤红糖吧!”
补充了一句:“我也是一样,我也没有领工分的。”
反正,意思差不多,要正经八百的算分,何小丽说不定还分不到一斤,所以她爽快的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