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与‘他’这样看似‘冒失’的举动形成强烈的反差,细节方面有矛盾之处。
不过这封信也不是没有‘破绽’的,它是以手写而成,寄信的人一面有意隐藏自己信息,一面又故意留下自己的笔迹,这种种举动,给沈熏然一种‘他’在挑衅警察的感觉。
她力排众议,决定调查一下这几封信的来历。
虽说纸张已经被裁过,很难查出其来源了,但她仍让人去比对一下这些字迹,是否出自同一人之手。
根据笔迹鉴定,可以从书写习惯、字迹特征等等中鉴定出这写信的人是否伪装、临摹。
另一方面,沈熏然向上头汇报之后,准备着手调查武春和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物。
电影演到此处,气氛已经烘托很足,留下疑点重重,将人兴趣勾起来了。
与电影院里众人兴趣刚刚被吊起来的情况相反的,是陶岑在走神。
她有些焦灼,那种焦灼并没有来由,她还抗拒着,有种不愿意承认的感觉。
霍知明将画面的运用达到极致了,在演员的配合下,故事讲得有条不紊,与他近几年的作品相较,简直使人惊喜重重。
可陶岑却难以平静,电影演到如今,给她一种一直在为江瑟所饰演的‘嫌疑人’在铺路的感觉,相信此时电影院里不止是她,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跟陶岑一样,对于这个背后的‘嫌疑人’出现既有些不安,又带着些期待。
人还没出现,便已经搅动了情绪,就连陶岑都无法幸免,落入这种霍知明所营造出来的‘局’中,可想而知其他正在观影的观众此时心里的感受。
经过一番深入的排查,警方查出武春和得罪过的人不少。
他早年是政府官员,后辞官下海,生意先是失败,后又东山再起,创办企业,如今成为望津市商人中的翘楚,家大业大,嫉妒的人难免也多。
沈熏然看了卷宗,整理出几个与武春和恩怨最深,极有可能会要他性命的人物,其中一个名叫‘苏溢’的女人,最引沈熏然的瞩目。
“苏溢,祖籍望津市长衡街清水道167附2号,今年二十八。”
这个名叫苏溢的女人,出身于望津,她与武春和的交集,来自于她的父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