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都生了长子了还没通过世子的册封,他也急着立些战功,好像北静王一样保住王爵不失。历来四海之中,属北疆战事最频繁,此次可以调换封地,他心中也是愿意的。
双方郎有情妾有意的,北静王阻拦不得,只能听之任之,心中只盼南安王能一将功成,北疆则还没恢复元气,打不过来。当年宁老将军就曾将北疆打的望风而逃,宁珊也是心狠手辣,一旦攻城下来便要烧杀掠尽的,如此两代人的努力才将草原部落打的溃逃至深处。然而游牧民族民风彪悍,便连女子都能上马杀敌,合族逐水草而居,只要有人有马,过个十来年,肯定是要卷土重来的。东平王习惯了看着南疆土著小规模的叛乱,根本就没领会过草原部落的凶悍,不起战事便罢,一旦战火重燃,他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
而南安王一心惦记海商的丰厚孝敬,却不管自家能不能打海战,兴兴头头便冲了过去。他的私兵都是养在十万大山里的,打攻防战是一把好手,但上了战船,还有几个能站直的都不好说。
第72章 西海北疆
转头来看京中, 那平素一贯潇洒淡定的北静王只急得在自家王府里跌足叹气,他倒是谋划得宜, 可也得有人听从指挥啊。便是他有卧龙凤雏之才, 也架不住手下全是扶不起的阿斗,能怎么办呢?北静王也很绝望啊!
南安王换防的圣旨是和黎老将军调任北疆的密旨一道发下去的。这位黎老将军原是宁珊外祖父宁老侯爷手下的偏将, 早年是跟着防守北疆的,后来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幸得宁家亲兵抢回,方才保住性命, 因此对宁老侯爷很是忠心。
宁老侯爷在军中威望极高,待手下也好,黎老将军当年重伤,不得不退回京中休养。然而恰逢先义忠亲王叛乱,当时的皇上, 现在的太上皇被乱军闯入禁宫,吃了大亏, 险些丢掉性命, 因此大忌武将。
黎老将军当年可还不老,正逢壮年, 却难以复起。最后还是宁老侯爷以自己的战功替他请旨,加入一向平静少有战事的西海地区,为中军偏将。黎老将军对此一直铭记在心,后来宁珊领军北疆,这位黎老将军没少书信于他, 传授了许多经验。
这回让东平王去驻守北疆是为了找借口降罪于他,夺取兵权,而边城百姓无辜,宁珊断不会眼睁睁看着数万将士以性命铺垫出的和平安宁被毁,便同皇上提议让黎老将军挂帅,带领西海沿子的驻军去守边城,以防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