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一只紫檀木匣。
而那只紫檀木匣正是西装男他们手里的那只,也是把我卷入这次倒斗件事中的源头。
所以,我眼前的玉盒中,自然是什么也没有。
我惆怅地靠在棺椁一侧,呆呆看着这些玉盒,心里头一下子空荡荡的,胃犹如被搅过一样难受。
难道它们的秘密就永难被世人所知?
焚香炉问我:“怎么了?”
我耸耸肩,无奈地摇摇头,也不知该说什么。
然而就在此时,我盯着最小的那只玉盒,忽然有种不协调的感觉。
这只玉盒的底部似乎比其它七只都来得厚一点。
我心里灵光一闪,拿起玉盒把底部的垫布扯下来。果然,下面居然隐藏了一块压石!我把压石抠出来,如我所料,下面是一个暗层,暗层里放着一张黄帛。
玉盒里的紫檀木匣虽被人拿走了,但没想到取而代之的竟是一张帛书。
帛书是古人在绢帛上用来记录重要而隐秘事件的东西,既然这份帛书被放在与主人休戚相关的玉盒中,随衣冠冢一起下葬,我想帛书上说不定记录的就是关于那位王爷的生平。
我的心情忽然间又死灰复燃,亢奋的情绪油然而生。
由于待在棺椁里实在不太舒服,我爬出棺椁,对焚香炉道:“把手电借我用下。”
焚香炉不声不响,把手电丢过来,我接住后,忙照着看帛书上的内容。
幸好那位王爷是明朝的人,那时候使用的小篆体我们现代人虽然阅读起来也有些困难,但我因为写盗墓小说的缘故,曾经也研究过一些篆体,帛书上的文字大致能看懂。这还要感谢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大功劳。
古人写书用词造句精简,帛书上字数不多,却涵盖了大量的信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也记录在上面。而从这些事情中看出,这个王爷确实是个极其古怪的人。
这里我只能大致概述一下比较重要的部分,那些琐碎的日常小事即便叙述出来,我想大家也会看得不耐烦。
这个王爷生平没有正式的封号,当时的史官得到皇帝谕旨,不可将此人的任何事迹录入史册,因而帛书上才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了他生前的大小事情。但是帛书上同时又说,他的名号如果提出来,众人皆知,只是圣旨难违,记录的人不敢冒抗旨的风险,只能用一个代称来取代王爷原本的名字。
帛书上将这位王爷代称为“齐王”,不过在后文却多处漏出了一些蛛丝马迹,让我觉得这个齐王也许就是历史上那位倒霉的明朝皇帝,朱允炆。
我迫不及待地想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