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应该被举荐当官了么?
容幽不动声色地听了一会儿,发现这个人还很有意思。
原来,方存仁刚来的时候做了一段时间“刀笔吏”,随后就和鉴哀派的人就难民问题发生了强烈争执。他一直就是怀圣派的人,主张接收一半难民,并批判鉴哀派的人:“没有见识过民间疾苦,所以敢随意遗弃自己的同胞,任由他们死于道边而不闻不问。”
但当时有个人立即站出来说:“你不也没有见识过吗?你又有什么资格说这句话?”
方存仁一时答不上话来,回去想了一天一夜,就递交了辞呈,发下宏愿要“亲眼看见一万个难民,亲耳听见一千个难民口述的故事”,然后当天什么也没带,拿床单卷起自己的枕头就走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嗯,是的,大家看出来有原型呢。
皇帝亲自审核死刑,参考李世民;
数学家早起上课,参考瑞典女王和笛卡尔(虽然是虚构故事);
臣子们凌晨三四点就准备上朝,参考明朝;
背着棺材骂皇帝叫“尸谏”,参考海瑞大人;
修缮宫殿和臣子发生冲突,以及臣子以犯言直谏为荣,也是明朝的事儿(那时候皇帝是苦逼啊,想修个宫殿还得眼巴巴瞅着宰相们同意才行);
至于宫廷侍卫都是权二代,见于清朝八旗子弟;
容幽的授勋仪式流程和仙琴座宫,参考英国女王在圣十字宫授勋。
第82章 如梭
但这还不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最有趣的是, 当方存仁回来之后, 他的主张,居然和之前完全南辕北辙。
在他应试的时政文章里,他竟然完全站在了反对接受难民的那一边,算是彻底背叛了怀圣派。这也是两派人为什么对他的录用与否争论不休的原因。
容幽越想越有意思,是什么导致了一个人的想法发生了180°的转变?
这天的廷议结束之后, 容幽特地传召了方存仁本人。
因为之前毫无预兆, 所以方存仁被领进城堡的时候是颇为忐忑的, 毕竟他的议题算是比较敏感的时政事件。而且他敏锐地意识到, 新领主大人的这次传召可能是改变他人生的一次重要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