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效力,而不是威逼利诱。老百姓本就是单纯的人,他们想要的无非是安居乐业,吃饱穿暖,走在路上无人因他是汉人而欺辱,仅此而已。”
乾隆抬头看着永璂,放下手中的报告,“永璂倒是看得通透。”
永璂倚在门边,笑意不减,“因为儿臣与皇阿玛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在儿臣心中,大清的皇帝不应该是满人的皇帝,而是整个大清老百姓的皇帝。”
乾隆听到这话,看着永璂,他的太子言行间对皇权似乎并无顾及,他对八旗之人也无甚偏爱,明明是些大孽不道的言语,他却觉得,这些话并非没有道理。
大清的皇帝,大清的百姓。
原来在永璂眼中,只要大清的人,于他竟是没有差别的。
一个长在深宫,身边皆是旗人的皇子竟是能说出这种话来,这样的胸襟他却是不及的。
这便是…他的永璂啊。
胆大包天,却又心若明镜。
即便如此言行无忌,他心里…也是欢喜的。
作者有话要说:=V=
48御书房之事
一个正大光明的牌匾能让大臣反思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在当时的那一刹那,他会感到愧疚,感到不安,可是当他们面对黄金白银之时,就会把那点愧疚那点抱负扔在一边,所以在整顿八旗的一道道诏书之后,八旗又迎来了一场大清洗。
京城之外的官员们忐忑不安,京城里的官员更是人人自危,这个时候没有谁再去关注整顿八旗子弟不正之风的小事,他们只想着怎么把自己贪的东西抹平了,至于别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永璂在御书房里坐着,面前还有一个书案,这显然是后来乾隆让人加的,他位置在乾隆的左手下方,平日他就坐在这里看书写字,有时候也会看看折子,跟着乾隆学治国之道。
不管这位历史上的帝王晚年统治如何**,但是至少现在的他头脑还十分的清晰,做事也坚决果断。
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此时的御书房里除了乾隆与永璂外,还有来保、刘统勋、兆惠、阿里衮、于敏中、傅恒、刘纶,这七位大臣皆是军机处之人,其中四位满人,三位汉人。
刘纶、于敏中、刘统勋因是汉人,在这个时候,并没有主动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