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的暖气并不足以驱走内心的寒冷,当他们回过神时,不少人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他们无法参透这让他们落泪的具体缘由,但他们明白,从这一刻起,一切都回不来了,无论是那位迷人的花花公子,还是从前的雷普利。
影评人看到这里,早就大气不敢出一声,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在观看电影时保持自身的清醒和职业性,但从电影开始到现在,他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被意大利慵懒迷人的风景,卑微却耀眼的雷普利,以及那注定走向悲剧的爱情所吸引。
尤其是雷普利和迪基两人海上对峙这一段,西奥罗德的演技持续爆发几乎不给人喘口气眨个眼的时间,无论是他自欺欺人地说着伤人的话,还是他痛哭着挥下船桨的瞬间,让他们恨不得马上跑去放映室将那一段胶卷倒回来反反复复看上十几遍!这一幕的西奥罗德,那才叫真正的“让旁人无心关注他人表演”——老实说他们脑子里已经堆满了西奥罗德的雷普利,而迪基……哦是的,他的回避和恼羞成怒确实不错,也许有其他的猫腻,但很抱歉他们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有时间注意,也许第二遍的时候会有新发现。
只是当他们认为,这里就是西奥罗德演技巅峰时,三分钟后的剧情立刻告诉他们,这还不够!坐得离观众席较近的影评人不用刻意关注就能发现,银幕上那个伪装成迪基的雷普利惊得他们倒吸一口气,甚至他们自己也是如此——在那一瞬间,雷普利几乎变了一个人,他……变成了迪基!雷普利和迪基的差距如此之大,西奥罗德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他连声音都和裘德有七八分相像,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出来!
更别提影片后半部分,谎言的雪球越滚越大,越变越圆滑的雷普利在迪基和自己之间随意切换,每次化险为夷却留下更大破绽,但他依然义无反顾绝不回头。无论是雷普利和彼得的“地下室论”,还是他手掌受伤后向彼得讲述的第三个版本的纹身故事,西奥罗德几乎一直保持着那让人惊叹的高水准控制着整部电影!
电影的后半段几乎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时迭时起的小高潮也让观众们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不曾放下。感性上他们已经被雷普利征服,他们本能地希望他能有一个逍遥法外和彼得在一起的结局,但理性又告诉他们这种想法是多么可怕和讽刺,雷普利只是一个罪犯,他们怎么能支持一个为了一己之私而步步错下去的“坏蛋”呢?
这种矛盾的想法让很多人在为最后雷普利骗过迪基父亲,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