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体会到马勒希望传递的那种悲凉心境。”
“另外,双簧管的音色偏亮了一点,这让我在聆听第二乐章的时候常常会从乐曲的意境当中脱离出来;女低音的音色加了过多的高频,听上去更接近女中音的音色,这样的处理同样很让人出戏。”
“总之,在我看来这首作品整体框架的搭建做得相当不错,但是很多细节的处理还没能达到乐曲本身的要求,这是我对这首混音作品的看法。”
莱昂?乔丹曾多次亲赴德国聆听柏林爱乐乐团的现场演奏,对于《大地之歌》的熟悉程度在评委当中首屈一指,他的点评中肯而又切中要害。
维奇?维维奇再次拿起了话筒。
“谢谢莱昂?乔丹评委给我们做的点评,接下去要请大家欣赏的是来自2号选手j?k?柯本的混音作品,来自伟大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升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一乐章。”
“请欣赏。”
人群立刻安静了下来,随即,一阵清淡隽永的钢琴声从音箱当中轻轻传了出来。
……
如果说菲利普?斯莫林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选择了一首让他无法驾驭也无法处理到位的马勒作品,那么j?l?柯本选择的这首《月光奏鸣曲》,则让人深深感受到了这位选手能力的多样性。
决赛第一阶段的时候,j?k?柯本用一首流行现场live让10位评委集体认可了他,而现在,他又用一首钢琴奏鸣曲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钢琴奏鸣曲只有一架钢琴在那里演奏,看似非常简单,但是给这样的乐曲做后期混音,实际上极其困难,其中最困难的一点就是如何“真实的”还原演奏家当时的演奏场景。
每一位演奏家进行演奏的地方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录音棚,有的是在音乐厅,还有的是在室外。就算是在最可能进行演奏的音乐厅,那么这间音乐厅是大厅还是小厅?舞台上有没有布置反音罩(古典音乐会用来改善剧院声学条件的舞台设备)?台下的观众人数是多还是少?演奏家当时的演奏状态如何?作品的演绎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等等等等。
这么多的细节都需要录音师在混音作品当中体现出来,而且体现的越真实越好。至于钢琴本身的音色处理,对于专业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