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时,稍微加大了一些舞台上返听音箱的音量,让所有演员在演奏的时候能够听得更加清楚、更加舒服。
剧院的员工们稍微有些不太习惯,按照他们的说法,蓝天的调音让整座剧院显得太“安静”了,以至于女孩们演奏的时候他们还可以“自由”交谈。“自由”加上引号的意思,是指他们的所谓交谈全是大吼出来的。
三位助手对于蓝天的方式倒是能够接受,他们可不是楼下那些服务人员,他们知道蓝天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当然,他们也坦率的告诉蓝天,现场观众一般来说更习惯于美国式的调音,也就是音量轰炸,蓝天这种始终控制住音量的调音方式能不能被他们接受,那还要看晚上的演出情况。
对此,蓝天显得极有信心。
他当然会有信心,因为今后二十年间现场调音的发展趋势,就是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种音量轰炸,转变为控制住总体音量不让音量泛滥的走势,无论欧美还是华夏,都会遵循这一趋势发生转变。这种苗头其实在欧美已经出现,只是还没有形成共识而已。
除了音量上的控制,蓝天的调音在一些具体的地方也跟前任有着很大的差别,比较明显的就是在低音乐器的处理上。
斯科特?霍夫曼和蓝天都用压限器狠狠的压住了低音乐器,让低音不会肆无忌惮的咆哮起来,因为低音的咆哮往往会比高音的咆哮来得更猛,来得更加让人难受。如果哪一次演出没有控制好低音乐器的咆哮,那对于现场观众一定是场灾难,因为大团大团的低音会像一发发实心炮弹一样,狠狠地“砸”在现场观众的胸膛,让他们听得喘不过气儿来。
高音的咆哮有可能导致暂时性失聪,一般过几天就能恢复过来,不太会造成真正的人身伤害。但是低音咆哮就不一样了,最严重的时候这种咆哮甚至可能引发现场观众的心梗,造成的后果也会严重很多。所以对于低音乐器的调试,几乎每一位音响师都会非常重视。
斯科特?霍夫曼使用压限器压住低音乐器之后,他的习惯做法还是调大音量,让现场的低音效果显得非常震撼,这正是美国式调音一脉相承的习惯做法。
蓝天的选择则是压住低音乐器之后,不断调整输出反应时间(release)来控制住低音乐器的弹?性,让乐器发出的低音有着足够的下潜深度,但是同时他也会同样完全控制住低音乐器的音量,让它们绝不止于喧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