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炯精神奕奕,言语行动间爽快利落,不知是不是有才华加持的人都这样, 董慈虽然知道他是个超级大间谍,但依然觉得他坦坦荡荡气度非凡。
董慈猜大约是因为郑国真心喜爱治水,也是真心想在秦国修水渠的缘故。
郑国入了章台宫,也未跟赵政吕不韦多讲虚礼,开门见山直言道, “听闻秦国欲兴工事, 小民恰好擅治水,欲为秦关中之地修筑一条百里沟渠, 渠成之后,小民能保其灌泽万余倾,关中无凶年。”
郑国一开口便踩住了秦国的痛处, 关中之地身为秦国的后方腹地, 土地却十分贫瘠干涸, 收成本就不好,每至灾年更是颗粒无收,早在秦昭襄王时期,就曾提过此事,只是苦于朝中无人,此事便只能作罢,郑国倘若当真有能力,这一次入秦,可谓雪中送炭了。
郑国胸有成竹,赵政知道他定然是有备而来。
只是这话说得也太满了些,饶是他事先便知郑国此行的目的,亦猜度到他可能当真有几分治水的才干,也不由摇头失笑,“古有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沟通江淮两地,然倾国覆也,先生如此说,胃口当真不小。”
赵政话里的意思虽然不客气,语气表情却无丝毫轻慢责备,反倒像寻常宴会上的对话闲聊一般,毫无君臣之阂,他这带着笑意的话一出,连章台宫里空旷辽远的气氛都松快不少,郑国不由朝赵政行了一礼,也拂须笑了起来,摇头道,“公子此言差矣,吾非吴王,秦王亦非吴王矣。”
将秦王与亡国之君相提并论,郑国此言不可谓不大胆。
董慈却是听明白了老前辈的意思,一来吴王夫差修筑邗沟是为了北上争霸,而秦国本身就是冲着兴事农耕来的。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吴国修筑邗沟是真正的劳民伤财,因为它没有储备足够多的财力物力,继邗沟之后一步步将自己推向了亡国路,但强大的秦国不一样,一代代秦王不断的富国强兵,至如今,修筑点利国利民的水工坝事勉强还算游刃有余。
对象不一样,情况不一样,结果自然有所不同。
郑国的意思赵政明白,倘若关中之地当真能沃野千里,如蜀地一般为秦国再建一处粮仓,那便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喜之事了。
此事轻慢不得,赵政当下便起身给郑国回了一礼,郑重相托,“还请先生细细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