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忽而眉眼一抬,却对上皇帝英睿的眼眸,父子二个便又不自觉地错开。
楚昂今朝却是不愿再因为锦秀伤及父子之情的,不管他楚邹心里是真乐意还是假奉承,但能维持表面的和平就行。
他便缓和了语气道:“难为老四一片孝心。你前番所书《桑田论》朕亦研磨过,里头的诸多梗概皆可再为详议。今岁江南白莲教闹得厉害,朝中大臣因此多有主张派你前去应对,但匪乱棘手,朕主意不决,你自己是何态度?”
千等万等终于是等来这一句,只听得楚邹心弦将将一悸。他心中是洞透分明的,那些个大臣提议他担下此案,无非是把个烫手山芋扔给他,等着瞧他的好戏。江南的百姓本就对自己多有成见,这个案子楚邹光想想就知道不好办,要办就得从四年前最初的运河起因一起整顿,吃力不讨好、费时费力不说,办好了是应该,办砸了他便更不能光彩地复立太子。
这件事方卜廉是一声不吭的,持保留意见。但是楚邹想要,他这些日子通宵达旦的苦磨便是为着等待这一天。
当下英俊面庞上只作是平静,恭顺垂袖道:“儿臣听凭父皇旨意,理应为父皇与王朝分忧。”
这就当做是应承了。
楚昂总算听得欣慰,便语重心长地嘱咐道:“百折不挠,穷且益坚,义无反顾,迎难而上,是为天家皇子之必备德能也。这件案子由你去也好,一则《桑田论》原自你所出,二则今次把案子办好了,朕便复立你东宫储位,亦能对天下万民与你母后有个交代。”
……
“等谡真王朝贡之后就准备南下吧,先由你打头阵历练一番,明岁开春后朕再移驾南京不迟。”楚昂最后说。
“是,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清凉的凤凰石地砖上,楚邹便抖开长袖,双腿屈膝在基台前平展一伏。
~~~*~~~*~~~
晌午的承乾宫里光阴静谧,铁力木弯腿条案前皇九子楚鄎端坐练字,康妃锦秀半倚在罗汉榻上看一本《三字经》。
她平素是很注重策论典籍的,通常楚鄎在用功时,她便或站或坐地陪在他边上,认真翻阅着那一本本男人才能读懂的书,叫楚鄎甚觉得温馨。最近倒忽然独自看起这类幼稚的小儿书了,时而还是《百家姓》等更为浅显易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