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来,封我做个异姓王就行。我真是受过了这没完没了的争斗,若是有一日太平了,我就做个富贵闲人。”
柳娘苦笑,“咱还没走出第一步呢,你别丧气行不行?我们手上有香山卫、平海所、捷胜所、碣石卫四个卫所,兵力充足。朝廷不善水战,自我岳父过世之后,世上再无人可称海战名将。就算本地打不转,我们在海外还有岛屿,最差不过占岛为王。张顺的船队最远一次到过耶路撒冷,和当年三宝太监一样,远海、近海都有开辟好的航线,与欧罗巴各国也有贸易。你忘了,通过约瑟夫神父和利玛窦,我认识许多传教士,哪个国家都有,我们早就有了完美的退路,不必忧心。再说,我们也不一定败!”
“你别忽悠我,你是不是早有此心?现在回想起来,你总是把大量精力放在海外,好似对面面的世界无比好奇。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你是好奇蛮夷文化,平日就爱捣鼓油画、小提琴什么的,后来你却把船队、大量物资和人手投进船队。若说都是无心之举,我不信。可若你真有这个心,天啊,你收张顺着做大弟子的时候才十几岁吧,这么多年前你就谋划着了?怪不得当初那么多人去劝你慎重你都不听,执意收张顺做弟子。”既然要踏上这条不能回头的路,林峰也不愿糊里糊涂的,叹道:“我本就觉得你才华不再这陈腐官场上,海上那些开先河的事,你总是能做到最好。”
“我不是神仙,没想过那么远,收张顺的确只是为了参股生意和对海外的好奇。认识那些海外的人,组建船队,到广州做官,都是当时环境下最好的选择。我没有想那么远,可事情就这么鬼使神差的到了这一步。我是个暴脾气,每每遇到些不动脑子蠢钝如猪的官员,按捺不住心里的火气,也会想辞官算了。”
“一只蜡烛要站在高出才能照亮更多地方,可我不能为了站在高处忘了自己本来的目的,这岂不是本末倒置。辞官保不住我的安宁生活,我不愿再向任何人屈膝。像马大人,他有能力吗?他向朝廷建议的内迁三十里,想过百姓怎么生活吗?这么大的海贸利益都不要了,对朝廷而言又是怎样的损失。嘴里总念叨地大物博,再宽广博大也经不住这些官员败家。还记得澳门吗?当年被葡人占据,一年给五百两的地租,还总是找各种理由拖欠。被我收回来之后,第一年光税收就是五万两,那么大的港口,他们就这么白送人了!”
“还有肇庆知府把百姓逼得跳海,士兵们看不下去,他连士兵都杀。这样的人,全无一丝怜悯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