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而且在短信里还可能看到这种令人蛋疼的求助,“赵老师,您能给孩子教教物理吗?”
对此赵京涵只能硬着头皮答道,“对不起,我是个文科老师,但是孩子要想补补语文英语什么的我还可以。”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广告之类的东西,何曾把正经的文科,尤其是“政史地”放在眼里过一分一毫?害的赵京涵只能背弃专业,胡乱教些东西应付,再零星着私下找一些突击文化课的艺考生和体育生的家教来接,勉强才能赚些外快而已。
不过尽管如此,振兴文科的历史使命不会落不到赵京涵的头上,因为他还不够资格。再说,就算是真的从天而降这份重任与殊荣,赵京涵肯定不会接着。
所以尽管母校的文科弱势已久并且依旧,赵京涵或许稍稍心痛,但是不愿意去做那个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去多管闲事,因为事实上赵京涵什么都无法改变。
因而赵京涵只是说几句还好,并没有任何行动,让他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那是根深蒂固的、只用了几十年就形成的“传统”,可怕的习惯养成之后,就一举颠覆了以前的重文思想,不过这是主流的价值观,没什么好置喙的,因而赵京涵只是无为罢了,因为他也没什么可为的。
所以尽管叶梓楠是他的学生,而且是他亲手教的学生,比王恬和江黎佑与他的师生关系要近很多,更别说左宸那个理科生了,但是他们之间的交集却少的多。
不过原因更可能是在叶梓楠自己的身上,叶梓楠给人的感觉就是就比较孤僻,甚至是有些冷淡。不过这也许和他的成绩在班上很好有关系,普通班的学生大部分都倾向于是玩玩闹闹型的,不待见好学生似乎是一个共识。叶梓楠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但是成绩的确一直是班里的一、二名,在年级排的也算是靠前,估计在重点班里也是个上流的学生了。
那次赵京涵戏问他的名字,得到的回答很是简短,但已经是不易了,虽说平平淡淡一句话,可已经很有人气儿了。
但赵京涵问的问题不对,后来一次闲谈的时候,叶梓楠对他说,“老师,我虽然不是江南人,但名字确实是从《史记》里面来的。”
那个时候的叶梓楠正在摆弄赵京涵的电脑。
当时办公室里其他老师都不在,叶梓楠只好借用历史老师的电脑,微微蹙眉,小声嘀咕,“真是麻烦”,又必须不厌其烦的捣鼓着他的自主招生的事情。
赵京涵有些担心地问,“能行吗?你可是自荐的。而且……”
“试试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