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是简单。但萧凡除了一开始下笔比较快一点,之后基本是咬文嚼字了的编写了。要表达出一个人物,要想让这个人物深入人心。需要做的很多点,一是形象。二是说话的语气。三是行为。四是经历。
萧凡是相信周润发的演技的,对于《秋天的童话》里面的船头尺,萧凡相信他能演的好。但前提是,萧凡要让周润发明白,船头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在编写《秋天的童话》的过程中,萧凡对于编剧这一个职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以前自己编写的那么多剧本,运用到自己能力的真的很少,这一次,萧凡明白,只要自己能顺利的编写完成。在日后,哪怕自己不再剽窃,也能承担编剧这一职位。因为他此时才明白,一本好的剧本,除了剧情之外,应该还剧本一些什么内容。
正文 第九十六章 秋天的童话(二)
在萧凡编写剧本《秋天的童话》期间,梁家辉出演的影片《垂帘听政》已经上映。对于《垂帘听政》这部影片,萧凡并没有观看过,他对于这类影片也不算太喜欢。这属于旧式的历史影片,在这个时代,还算是很不错的影片。但放到21世纪之后,基本没有什么人愿意花钱去观看。
历史上,周润发在闯荡好莱坞十年之后,回到国内也拍摄过一部比较传统的影片,名为《孔子》。算是一部不错的历史记录影片了,票房也算过了亿。但那是2010年代,与80年代相比,物价可不止翻了十倍。所以《孔子》的票房放到现在,还不如千万票房影片好。更要明白一点的就是,《孔子》是一部亏本的电影,上亿的票房,除去一下影院分成,剩下的也就够支付周润发的片酬费用。多也多出不了多少,《孔子》的投资成本要知道可是高达一亿五千万的。
《垂帘听政》票房可是能过千万的,这让萧凡有些难以理解为什么这部影片会有如此票房。按照萧凡的勉强猜测,或许就是这个时代历史片太少了,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吧。
其实梁家辉在内地是连拍了二部影片,《垂帘听政》还只能算是下部。上部为《火烧圆明园》,但因为是电影的形式,在情节方面,也是可以化分来看的。每一部可以成为单独的一部影片,又可以连和起来当一部电影观看。
《垂帘听政》与《火烧圆明园》都将票房超过千万,《火烧圆明园》的票房会达到一千五百万。这二部影片可以说会让梁家辉红火起来,起码在电影圈中,他会有了不小的名声。
梁家辉在84年会因为《垂帘听政》获得“第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成为金像奖历史上最年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