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而且显然水家几代并非是和为贵福及蛮夷的“大度”皇朝,把这些本国才有的技术和秘方牢牢掌控在朝廷和皇室手里,就连烟花爆竹也是过年过节时朝廷直掌的店铺里才有的买。
这日早朝,今上却是一扫前几日为了老圣人身体挂心的沉神情,极为高兴。及至大臣们上奏之事议完,圣上笑道:“今日朕听闻太湖地区农事、畜事大收,只一区就比得上往年苏南总收成。众卿可知为何?”
群臣共贺圣上天佑大福。
今上开怀大笑道:“原是工部大功,户部从协!”
原来是今年早春工部上折子提出要在太湖地区实行粮、畜、桑、鱼结合的基塘,不少官员都斥为笑谈,工部孤行,向户部提出申银款项,唯有户部左侍郎周炳同意,顶住压力给拨了银钱。当时知情官员有不少都等着看工部和户部周侍郎的笑话呢。
不想如今刚入秋,就有喜报传回圣上这儿,却是太湖大丰!正是农忙季节,太湖当地官员只简单估算了能看见的收成,就比去年的苏南地区的总收成还要多!今上大喜,这才有了今次这幕。
周炳在心里赞叹外甥,这次太湖地区粮、畜、桑、鱼结合基塘正是林臻玉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本朝虽有用农家肥等给土地基肥的,但并未普及,不少地方还是用换种的法子等待土地自己回肥。工部侍郎对这一想法十分有意,特地询问了不少种田好把式,工部尚书点头才递了折子。
户部对工部诸事一向头疼,每每兴修水利,户部尚书都要揪掉一把胡子,此次工部之事多亏左侍郎周炳一力促成,才拨银到地方。
今上大喜,命工部明年全力促成此事,又对工部上下进行褒奖。工部尚书并未隐瞒林臻玉功绩,但此事能成却是工部上下尤其是许侍郎的功劳。
吏部尚书告老,林如海月前已经正式接替了尚书之职,这时候大力嘉赏林臻玉却不是最近在你那里看小说喽^当然是小@说~网栽培而是捧杀了,林家已是后继有人,林如海又正当年,林臻玉年纪又小却是在工部踏实干两年为好。
周炳心里得意,却也发愁:他如今是户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和右侍郎都算得上能臣,圣上颇有大力奖赏此事的打算,在他这里却是不好办,若想把官职提一提,只能将他升到他处,礼部尚书也到了告老之时,若是把他弄到礼部去…想到礼部那些死抠礼仪典籍的“学究”们,周炳打了个寒战,嘴里发苦,方才的得意兴奋去了大半!若不是臻玉私底下求他,他宠着外甥儿,又深知臻玉话出口一向靠谱儿才不会力成此事!
周炳犹豫的瞄了眼上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