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少爷到底会如何发落她,方才的想法也只是一厢情愿,池玉还是不免露出几分心焦之色,可怜她还在禁足,便是想去大少爷那里探个口风,都没法子。
倒是水荷得了她好处,又是真心待她,舍了脸面,连着好几日在园子里四处寻人说话,也不管是高的低的,还是老的少的,倒真让她带了些外头的消息回来,但却都是关碧姨娘腹中孩子的。
辛姨娘的流产了,眼下府里只有碧姨娘肚子里的那块肉最重要,夫人加了一万个小心,身边四个得力的大丫环,竟一下子派去了三个守在碧姨娘的院子里,又加派了人手,甚至还舍了面皮,托了英王妃的关系,请了一位致仕在家的老太医在侯府里暂住着,更不用说请了三十里外普济庵里的清远尼来府中做法事,热热闹闹念了三天经,更不知添了多少香火钱。
听到这里,池玉倒奇怪了,道:“夫人不是一向请净尘尼念经做法事的吗?”
自家庵中便有一位佛法精深的比丘尼,为什么舍近求远去找那什么清远尼?
水荷倒是哼了一声,道:“那什么净尘尼,怎么能跟清远尼比。姨娘您不知道,清远尼出自康王府,虽说是庶出的,但真正是位贵女,当年康王爷随太祖皇帝征战沙场,也不知是不是杀孽造得太多,康王府一直子嗣艰难,不说嫡子,就连庶子都没一个能长到十岁上的,就连女儿,也只活下这一位庶出的,原以为康王一脉自此便要绝嗣,谁料到这位庶出的女儿,却在十五及笄那一年,不插笄,反绞了头发,自号清远,愿以身奉佛门,长念菩提,以赎康王爷早年犯下的杀孽。也是她心诚,隔年康王爷的一位侧妃,竟有了身孕,十月怀胎,产下了小世子,康王爷大喜之下,竟在小世子的百日宴上活活笑死了。”
池玉听得目瞪口呆。
水荷却更有兴致,缓了一口气,继续道:“康王府没有绝嗣,事情传了出去,大家都说是清远尼有佛缘,一身福气,因此京城里那些贵人们一有什么小灾小病的,就请清远尼去念经做法事,说来也是奇了,凡请过清远尼的人家,一年内必有男嗣出生,如此一来,来请的人家就更多了,清远尼烦不甚烦,索性离开了京城,四处云游,后来在普济庵里落脚挂单时,与庵主圆音师太相谈甚欢,又见普济庵坐落在妙华山上,风景秀丽,地方僻静,干脆就留在了普济庵里。这桩事情,知晓的人也不多,咱们夫人算一个,若不是这次实在急狠了,也不敢去打扰清远尼的清修。”
池玉这会儿有些明白了,净尘尼虽然佛法精深,但她来历不明,只是在定慧庵中挂单,更没有什么了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