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当然说对了);有人说他长年活跃在国境线上走私贩毒,倒卖海洛英,如今发大了,成了小亚细亚的首富(走私可能是对的,但倒卖海洛英不敢说,首富更只是人们的猜测);有人说他娶了二十个老婆,在许多国家建有别墅;有人说他成了杀人不见血的冷血魔头……
梅兰明白,人们的猜测,至少有一部分是有根据的,即如今他有钱。其它,都不过是捕风捉影。因为梅兰知道,沙岩再坏,他绝不会去杀害无辜!冷血魔头自然无从谈起。
是什么炼狱将他锻成了这样!这一切,手稿中都有所说明!
那是一本传奇小说啊!
老师们依然传说着!
可手稿人们谁也没见过,仅仅是传说而已。
(全文完)
(此书版权授权联系:QQ:49037585。 Enail: jys722@126。
正文 后记
(更新时间:2005…12…5 15:29:00 本章字数:1423)
离开新疆整整十三年了,十数年来,天天都在想着要写点什么,以纪念和缅怀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这项心愿。
那是在一次报社清理垃圾废纸桶时,从一迭被老鼠咬得支离破碎的废纸片中,我发现了这个故事的主线——那一迭书写极是潦草的废纸片上记录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一所中学校园因为调工资全体老师罢教,闹得沸沸扬扬。文稿虽杂乱无章,但那种活生生的人物命运的悲剧,令我震惊,也令我感动。联想到我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一些情节竟是那样地不谋而合。我想起来了,废纸片是十二年前,一位报社同事不知从何处带来的一迭佚名手稿,当时他声言是一个朋友在狱中记下的亲身经历。当时因报社事务繁杂,谁也没功夫细读过,被扔在了废纸桶中。十数年过去了,如今翻出来浏览,竟让我从而有了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冲动。
不过,虽说有了如上想法,却一拖再拖。原因是:其一,工作的性质使我无暇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重新构思;其二,那手稿中那样露骨的对现实的直接抨击,其中的一些说法,是得花费许多的精力好好斟酌斟酌的!其三,便是一直无法找到这位原始素材的提供者。
我之所以无法找到这位真挚的朋友,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还应是:因为接受你手稿的那位我的同事,已于七年前去世。他当时强调说,这稿子是作者托了好几位朋友才辗转交到他手上来的。当我再次拿起这部稿子时,多少年时光已经流逝,这更可以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