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头,台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的,不过全是些千遍一律的废话!当然,也许这一切对于这个时代中国的每一所中学或者小学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是必须的。是一种教育特色。
可是,今天的情况显然有些不同!因为从一开始,那种从高音大喇叭里传出来的声音,就使人感到了一种少见的惊悚和恐惧,甚至是令人震憾的。那声调像是在擂响了一阵滚滚而来的战鼓!
又要搞什么运动了吧!例如反左或者反右,例如革命大批判,例如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例如揭批三人帮五人帮六人帮?
人们纷纷猜度着。这是一次突袭性的,充满杀气的校会!稍有阅历的人们对这种状况都似曾相识,这多像文革初期的那种气氛!
可能有人要倒霉了!
每个人都暗自在心底打着鼓!
各班的队伍在班主任的指挥下,原地踏着不怎么整齐的步伐,立正、稍息、看齐。
这是一所拥有一千六百多名学生,一百余名任课教师的完全中学,是这座山区重镇唯一的一所用汉文授课的完全中学。在新疆自治区,不论任何级别的城市或县以上行政区域的公办学校,凡是排列第二的,例如某某二中、某某二小等等,全都清一色是汉文学校,其余如第一、第三、第四等,才是民族学校。民族学校用民族语言文字上课,汉文只当成一门外语一般,个别学校甚至将其排在英语的后面,平均每周只开一二节课的。据说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保留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和照顾。
当然,民族学校的毕业生只能考民族高校,而民考汉的考生一般都须在汉文学校就读,全国统考时,他们可以享受全区统一录取分数线三四成甚至一半的加分。所以,在这所学校就读的不光是汉民族孩子,来自全县其它各种少数民族的孩子也不少。
东江二中有它自己的一整套独特治校模式,甚至可以称为相当有特色的。那是一种传统的固定模式,它大多直接传承于革命红色岁月的习惯。当那些如今被称之为疯狂年代的岁月早已过去许久,内地的人们将那一切全都摒弃了时,可在这边远的边疆大山之中,它却要被一种惯性顽强地继续传承下来。因为一切的一切,人们早习以为常了!
凡事都必须毫无条件地紧跟上级。紧跟上级,总是有理!这是他们的一惯信条。因为他们信奉一条真理: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谁又敢说不是呢?因为那关系着政局的稳定,关系着安定团结。不同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