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品市场。还有,必须在硬件、软件和产品工艺上大大改进,但这需要耗费大批资金和大量时间,令国内药业界望而生畏。其实,这只是问题的表面,这只能说明中国药品生产企业与世界接轨相去甚远。中国加入WTO后,如果中国药业公司不能够在这方面花10倍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那么一定会在外国药业企业进入中国后碰得头破血流。
从这个案例中,也应该给香港人带来不少启示。一是“9·11”事件后,尽管其事件对香港的经济并不会导致多少显而易见的影响,或立刻造成香港经济损失,但它无疑使疲弱的香港经济雪上加霜,香港民众对未来经济的展望更是会看不到苦难的尽头。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尽管这种恶性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会很快传导而来,尽管美国与阿富汗开战会增加香港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尽管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会永无止境,但在这种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人们意想不到的商机。而这种商机出现时,不仅需要商人的火眼金睛,以其慧眼识其大体;而更主要的是自己有其竞争能力。在市场体系中,不怕进入的人多,不怕市场的竞争激烈,关键是你有没有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最好的机会都会让它在身边溜走。
二是,既然内地的企业与国际企业相去甚远,其竞争力不强,这也就为香港的企业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因为,对香港企业来说,不仅比内地企业更加了解国际市场、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则,并且在国际市场建立了相当的人脉关系,而且就管理技术、融集资金、开发产品与国际企业接轨等方面来说,香港企业是比内地企业略胜一筹的。因此,如果借助香港企业的各种优势来为内地企业服务,既是提升内地企业国际竞争力一条十分方便的途径,也是香港企业重整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香港人一直以为中国加入WTO后,香港企业能够做的事情不会太多,而且还会随着加入WTO后的深化,使得香港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从上述的事件可以举一反三,香港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所面对的机会会更多,关键是香港人如何能够发现之。
总之,香港人根本没有理由对自己的现状有多少怨声载道,也没有必要对未来的香港经济多么失望,其实,天无绝人之路,更何况香港的条件仍然会比他处好许多呢?机会随处都是,随时都有,问题是如何从一个个事件中超越自我,找到一个适应自己发展的方式。
(2001年10月)
专才输入与输出同是香港繁荣的关键
2001年的财政预算案对内地专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