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怡。”说起于书楷的话本,李君懿无疑是最忠实的读者,止不住的夸赞。
“李兄,你刚刚的回答已经是最佳答案了。”说来也是好笑,于书楷从始至终都只是将写话本当作赚银子的手段,并未太过上心。可也恰恰正是话本,他写的最随意,最是没有压力。
反之,在写文章这一路上,他始终都在很努力的精进自己的才学,不断的往上攀爬、追逐,下足了功夫却也仅仅是在往既定的套路上走罢了。
换而言之,他或许能按着既定的套路走的很顺利,也能写出固定模板下的好文章,却不可能有任何的突破,亦达不到大儒对他的标准和要求。
听着于书楷的回答,李君懿先是微微皱眉,稍稍沉思之后,不由就摇摇头:“是我太过短浅了。”
“确实,你的话本哪怕有再多的不足之处,依然能长久的吸引我坚持不懈的想要深/入、并且随之追逐。在我眼里和心里,你的话本不可挑剔。我非但不会觉得话本里的那些不足需要改进,反而觉得这些不足极为巧妙的增添了话本的精彩,甚至认定话本本身就理当如此。”李君懿不说这么多还好,越说整颗心越发的开朗。
到最后,李君懿几乎是感叹了:“但你的文章,我一眼就能挑出哪里需得改进、哪里又可以写的更好。我甚至可以给你足够的建议,帮你改的更加的完善。明明,我的文章也并未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于书楷便不说话了。李君懿方才这番话,已然将所有的区别仔仔细细写的很清楚。想来,李君懿亦是明白大儒的用意了。
跟李君懿说好此事的第二日,于书楷一家人就离开了府城。
等李家娘子听闻此事的时候,于家人已经快要抵达五水县了。
“他们真的都走了?小福禄和小元宝呢?也都带着?”不敢置信的看着心腹丫头,李家娘子的心情实在不怎么好,“孩子还这么小,没事干嘛非要折腾孩子?一路上颠簸来颠簸去,不辛苦?不受罪?”
“是,都走了。奴婢去打听过了,他们一家人是大清早离开的。为了回五水县,他们还特意多买了一辆马车。”很清楚李家娘子肯定会生气,心腹丫头却也没办法不如实回答。
“多买了一辆马车?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知道?从来没有听到风声?你平日里都在忙什么?我不是让你时刻紧盯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