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空气的确清新多了,没有各种焦糊味。大功率空调,让他在机床边近距离长时间工作,也感觉不到灼热。
而且神奇的是,这些在他看来纯熟吃饱了撑得的改造,居然对加工精度确实有帮助。
机床的振动了,刀具的稳定性大为提升。还有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感觉机床运行似乎更平稳了,过去十次加工,有三四次会因为机床的内部形变导致运行不稳,从而使得加工件报废。
可是在新的洁净车间,这种现象显著减少。
加工的精度,比他原来的要提高不少。最初他还得意地以为是自己的技术又提高了,可是询问各位老伙计,却发现他们的加工精度、优品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
由此,他才算是压住了对洁净车间种种不满,勉强承认,这玩意儿还是有用的。
周英祥完成了工件的加工,退刀,不停车用游标卡尺测量着加工部位,比工装图纸上最低加工误差,还要略低一点,完全达到了优品率的要求。
他满意地一笑。
起来,恒温恒湿,还真的挺有用。
因为恒温恒湿,所以每一个待加工件的热变形非常,很少会有偏差。这就更有利于他靠着长期的经验积累,迅速把握正确的进刀尺度,提升加工精度。
他关上电源,准备将完成的加工件从机床上取下来。
“师傅,我来!”身旁响起一个年轻的声音,一个二十一二的青年人,抢在他前面,将工件心翼翼取下来,然后放在带有软垫的工件车上。
接着,他再将另一个待加工件装上工台,反复确认位置角度以后,拧紧了内角螺丝。
整个过程中,周英祥都坦然地站在一旁,喝水休息。
这个年轻人,是公司分配来的助手,他本身就是厂里职工子弟,刚刚从技校毕业。
名义上是助手,但在周英祥看来,就是学徒。
徒弟他带得多了,几十年来,教出来的徒弟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这么多徒弟里,有些人有灵性,学出来了,现在也有了六七级工的水平,也有些怎么学也就四五级工的能力,还有些中途转行,去干行政工作了。
这个新徒弟,周英祥并不打算太过用心地教他,但也不会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