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儿子儿媳、外甥甥女离京远任的事不舍得,因薛家的这件事分了二分心,事后更加牵挂杜仲等人,忙不迭的又连送几封信问到了哪里?路上可好?
————
却原来自太上皇山陵崩,海疆形势不稳,相邻藩属国几次试探,蠢蠢欲动。今上调派布置南海军卫之余,也行稳固北疆之举,替换合适将官,更番各卫所兵士,进一步补替提拔新壮,将北地防卫握于手中。
有过禅位时平叛之功的杜仲、宋辰这批年轻将士,自然被今上归纳为可信可用之人,他们中许多人经由圣上恩封提拔,已在直隶等近君处历练二三年光景,确实到了撒派出去为君守土护国的时候了。
因辽东偏远,虽沃野千里,但当地民风彪悍,前几朝更多为流放犯人之地,寻常文武官员很难适应、压服住本地望族,是以朝廷任命官员时多考虑出身,历任辽东都指挥使司的官员有不少都是本地籍贯。宋辰在开平卫数累功劳,又正因出身辽东望族而被破例提拔,升迁为辽东都司下后卫指挥使司三品指挥使,外加参将职衔,握有领兵实权。
而杜仲,因从京卫指挥使司外调地方,按惯例也该升半级,朝廷大规模调更将士时,杜仲便通过同僚旧友向辽东使力。辽东在大多数人心眼中不过是个苦寒之地,便是升任那里也是苦差事,从辽东升调进京不容易,可要调任那处却不难。杜仲此番行动还遭他兵部的朋友几番劝阻,盖因辽东武官更迭缓慢,一旦派往那里,往往数年、十数年不能脱离,纵有升迁,也多限在这一地域。若要累功历练,不若海疆等地,若要享平富腴,更比不及江南远矣……
但杜仲看中的就是“稳”这一字,他从前就几番生出带meimei远避辽东的心思。此番师弟兼妹婿要带安安回归故里,他一方面是不舍得不放心妹子,一方面却因他并无封侯拜相的野心,要躲开朝中渐起的风波,辽东正是个平稳的好去处。
陈子微及王子腾却考量的更远:圣上及诸皇子争锋必涉军权,拱卫京城的三大营是重中之重,亦是最好干涉的地方,武官倾轧在所难免。一旦如此,如杜仲、宋辰这等中上将官首当其中,难逃池鱼之灾……既然要躲开旋涡,在有能力自保前孩子们终究是要离京的,连直隶都不能待,如此一来,何不选个最能保证安稳的地方?
这几个人上人、老狐狸,每一个都是从诡谲斗争中获胜的,可他们肯耗尽心血去争去斗,却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