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崂山县人,从小父亲就不知去向。为了生计,他早早就拜在当地一位阴阳先生门下。因为天赋较高,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等到母亲去世后,他开始到处游历。一方面可以增加知识和阅历,另一方面,他还抱着寻找父亲下落的一线希望。
在游历到终南山时,他结识了清净散人。对道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拜在清净散人门下,成了全真教的一名道士。
可心中的症结不除终是难安,在不久之后,他继续在华夏游历。直到有一天,他行至银钟山下的兰沃子村,认识了同为阴阳先生的谢宝山。两个只相差十岁,知识达到了互补。谢宝山感其能力,拜他为师。他们其实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两人交流最多的还是阴阳先生的东西。
再后来,全国解放之后,阴阳先生的职业被取缔了,无为道人便重归终南山继续修道。就在那个时期,浮休道人拜在他的门下,成为他正式的弟子。
十年浩劫时,因为无为道人曾经的阴阳先生的身份,他倍受冲击,心中的确有所怨恨。等十年浩劫结束时,他已是耄耋之年。
八十年代阴阳先生重新火了起来,可惜那些阴阳先生多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水平,名不副实。在技痒难耐的时候,谢宝山又登门拜访,邀其出山,想让他帮着带带孙子谢成功。
无为道人半推半就的应了下来,重回兰沃子。可是谢成功并非可就之材,就在那时,他认识了只有八岁的梁友贵。出于惜才之心,又不想一身阴阳绝学付诸东流,他鼓动梁友贵离开了兰沃子,并在中州收其为徒。
三个弟子之中,谢宝山是带艺投师,其实所学并不多,也没有入道籍;浮休道人在解放后拜的师,修习的全是道门功法;只有年纪最小的梁友贵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得到了无为道人的真传。
同样,作为一名阴阳先生,无为道人在终南山也颇受冷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其阴阳先生的身份也注定了他无法像其他得道之人一样羽化飞升,死在了病榻之上。
“这么精彩啊,”梁小慧听得入了迷,不由得感叹,“梁友贵居然这么好福气,那他为什么要选择青华山那个崖洞呢?”
“我想,”王双宝代为回答,“可能是为了弥补将来的羽化飞升吧,是不是想用那里的仙气中和一下阴阳先生的戾气?”
“孺子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