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往往是一环套一环。至于所谓的政/治见解,政/治举措是否一致,在政/治立场面前,都是可以被退居其次,甚至是忽略掉。
就更别说韩彻这么一个,对他们来说,只是有些民生经济能力方面的才干。
再者昌王一党现在也不过是把韩彻拎出来让他受点委屈,待到大事一成,他们随时都能再重新重用韩彻。
等到那时候,过去一直在遭受各种针对和打压的韩彻,只怕还会对昌王和杨升等人感恩戴德。
这场议事完后,在面对昌王一党对韩彻乃至韩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嘉赏优待时,颖王一党便处于无动于衷状态。
再加上三娘和四娘一早就都以身体不适,连门都不肯出。韩彻这边呢,正全力计划着来年增大棉花推广种植一事。好尽快达成让棉花取代一些地区原来所种植的葛麻,作为新的夏税征收实物。
这也是老皇帝病之前下发给户部司和韩彻的任务,此时也正好给了韩彻借口和理由。
于是这事便就这么过去了,韩家终于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实际上,两个党派之间的争斗,这段时间还在越发的激烈。
而就在年底时,杨升和杨光奇等党派的人,终于开始对京城禁军等兵权动手。
第108章
反抗
韩彻的不站位,让户部司这段时间的行政运行也多有凝滞。
显然在这种关键时刻,没能明确表态站立到昌王一党阵营里来的,杨升等人都会加以提防和警惕。
事实上,若非韩彻身上还肩负着老皇帝病前下发的任命,和今年棉花推广才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档口上,或许他也跟那位盐铁转运正使一样,被闲置起来了。
不过凝滞便凝滞吧,好歹北直隶最为适宜栽种棉花的地区,还有纺织业最为发达的江南区域的棉花推广第一步已经成功完成。致使棉花全面取代葛麻,成为各地百姓主要栽种的纺织原料作物,也不过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在这样的形式下,韩彻心态其实一直还算保持的挺不错的。
腊月十六这日,韩家还办了一件喜事。是替韩老三办的,娶的是京郊附近一个叫钱家村里的一位农家女。
这位农家女今年已满二十,手脚勤快,模样也端正。
寻常农家很少会将闺女养到这么大还未出嫁,钱家闺女就是因为家里父母身体不好,顾虑下面三个弟妹无人照应,才因此被拖累的。
不过这也是以前的事了,钱家下面的三个弟妹已经陆续长大,家里负担大大减少。今年京郊附近的百姓还在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