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会年轻气盛,任性不听人劝阻,殿下这般匆忙过来是为了庆国公府的事情吗。
赵允旻点头道,郑老夫人为孙女择婿,以及洛阳漕运发现私茶,两件事我都很关心。
陶学录面上微有喜色,大皇子果真并非一心木雕,完全不理会朝政,只是身不由己,不得不掩人耳目罢了,陶学录将她所知的,极尽详细地告诉了赵允旻。
赵允旻摩挲着食指上的翠玉扳指,参知政事府方家与二皇子生母齐淑妃的母家走得极近,七年前方家长房的嫡长女,便是嫁到了齐家的,如今二皇子可到御书房参政,就少不了方参知的功劳。至于左谏议大夫范大人,倒是性子耿直之人,凡事讲究方圆平直,不与朝臣拉帮结派,人处中流,反成朝中砥柱。赵允旻在可惜他自己现在还不能与范大人接触。
赵允旻眉眼未动,神情从容间已有对策,至于私茶之事
赵允旻略沉吟片刻与陶学录说道:婶娘,私鬻茶盐的律法看似重,其实内里暗藏了许多不足与外人道的手段,如今律法可为人cao作利用,是以许多商贩为了谋取其中暴利,敢一而再再而三的铤而走险。
殿下的意思是云霄乡的乡民们能有惊无险么?陶学录紧张地问道,午时华琬要写信给其舅舅,她阻止了,一个小小的云霄乡里正,非但救不出人,反而会将自己也搭进去。
赵允旻摇摇头:不是,是那家商号的东家能无事,黎民百姓就难说了。
哎,难道真让这些无辜的乡民们遭牢狱之灾?陶学录很痛心。
赵允旻认真道:婶娘放心,要救出乡民也不难,只要寻了有门路的人额外使些钱便可,我不会坐视不管的。
十年前朝廷设茶政司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边境马市交易,但也成为一部分人急剧敛财的手段。
两浙路、富宁路与蜀中一带盛产茶叶,三地本为富庶安民之地,可自从出了茶政令,当地官衙在收茶时故意将茶价压得极低,再以正常官价上报朝廷。
不过两年,便有许多茶农弃耕做别的营生,官衙见荒废的茶山数越来越多,影响到他们政绩了,便又下了一条规定,将每座茶山做任务压到村里的各个茶农身上,并限定每座茶山茶叶的年产量,若年产不足,便以罪论,以犯处。
家中轻壮劳力被抓入大牢,就只能用钱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