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后面是三排芦笙手,第一排三人,手里的芦笙不是很长,也就是一米左右,中间的一排的芦笙大约有两米高,最后一排的芦笙却有将近七八米,芦笙吹奏的乐曲有点悠扬而哀怨。
后面跟着的是两个壮汉抬着的一头刮洗得干干净净的猪,也就是昨天杀好了开了“窗”的那头猪,然后是一头一样刮好了毛的羊,跟在后面的是三个人用茶盘端着的三只煮好的鸡,后一排是三盘一样的鸭,然后是三盘也是煮好的鱼。然后后面就是各家各户从自家提来的各种祭祀品还有食物、糖果等。
等前面的长者围着祭台转了三圈后,后面的人才把抬来的东西依次在祭台上摆好,一律都是头朝着东面的。摆好后,白胡子长者又绕着祭台转了三圈,才在旁边停了下来,后面的人就把带来的香纸等的烧了起来,嘴里都是念念有词的。
烧完纸后,白胡子长者开始在祭台前念了起来——
(翻译)
祭我神兮,祭我祖兮
佑我后人
祭我树兮,祭我魂兮
谢我神灵
五谷丰兮,六畜盛兮
平安乐年
求我神兮,敬我神兮
永世和欢
------
等长者把这一些念完,芦笙又开始响起,并跟着长者一起又围着祭台转了起来,转动的脚步也就越来越快,而随着脚步的加快,芦笙的乐曲也慢慢地变得欢快起来。
除了中间的人一直围着祭台在边吹边唱边跳外,外围的人也开始跟着节奏拉着手慢慢地跳了起来。
跳了约有半个多小时,还是由那位白胡子长者引领着,慢慢地就移到了寨子中的芦笙场上,然后就一直不停地跳起了芦笙舞。
郑乾他们也被拉着走进了舞场。
一开始,郑乾他们觉得很别扭,但跟着跳了一段后,慢慢地也就跟上了节奏。其实这种舞也是很简单的,也就是大家手牵着手,踩着芦笙的节奏,围成一圈,边移动边跳着。
如果有太多的人就又在圆圈的外面围一圈,不够又再围一圈。不过这种众人参与的活动,只要每个人都运动起来了,每个人都参与了,那都是,一种团结,一种快乐,一种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